合理膳食 从豆开始
时间:2025-03-21 09:44:24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鹏 石丽丽 黄家章 字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怎样吃才健康,却常常被我们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也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卖、快餐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高油、高盐、高碳水的食物充斥着餐桌。长期这样的饮食方式,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合理膳食,已经成为我们维护健康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合理膳食呢?合理膳食是指能够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它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各类食物,并且要保证这些食物的摄入量和比例适宜。在众多的食物中,豆类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了合理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豆类,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大豆和坚果总量25〜35克,推荐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其中杂豆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应为10.3克,遗憾的是,超过2/3的居民未达到推荐摄入量。

  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被誉为 “植物肉”。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与动物蛋白相比,豆类中的蛋白质不含胆固醇,而且豆类所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除了蛋白质,豆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大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B 族,这些维生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豆类中还含有钙、铁、锌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于骨骼健康、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豆类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谷物搭配,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膳食的营养价值。杂豆可以和主食搭配食用,发挥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钾、镁等均衡营养作用。可以尝试将豆类融入各种菜肴中,如豆腐、豆浆、豆腐干等大豆制品,既能丰富餐桌,又能满足营养需求。同时,利用现代炊具可以更好地烹饪全谷物和杂豆,改善口感,使其更容易被接受。通过合理搭配和多样化选择,豆类能够为健康饮食提供坚实的基础,助力实现营养均衡的膳食目标。

  豆类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大豆、绿豆、红豆、黑豆等。每一种豆类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大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豆类之一。它可以加工成豆腐、豆浆、豆干等多种豆制品。豆腐富含蛋白质和钙,是补钙的佳品;豆浆富含植物雌激素,对于女性的健康有着特殊的益处;豆干则是一种方便携带的高蛋白零食。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天,煮上一碗绿豆汤,既能解渴又能消暑。红豆,在中药应用上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的作用,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物。黑豆,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

  那么,如何在日常膳食中多食用一些豆类食物呢?这很容易做到,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在煮米饭的时候,加入一些红豆、绿豆或者黑豆,这样不仅增加了米饭的营养价值,还能让口感更加丰富。其次,可以多饮用豆浆。豆浆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品,每天早上喝一杯豆浆,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再者,我们可以多吃豆制品。豆腐、豆干、豆皮等豆制品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们可以用来炒菜、煮汤、凉拌等,做法多样,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豆类也是食谱中易于搭配使用的常见食材。比如,豆腐鱼汤,将豆腐和鱼一起炖煮,既有鱼的鲜美,又能补充豆腐的营养,是一道营养丰富的汤品。还有红豆薏仁粥,将红豆和薏仁一起煮粥,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养胃的功效,非常适合湿气重的人食用。另外,有些美食小能手可自己在家制作绿豆糕,是一种美味又健康的点心,老少皆宜。

  合理膳食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而豆类则是合理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多吃豆类,让健康与我们同行。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