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暨2024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大会交流发言摘编
时间:2025-01-21 11:31:2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2024年12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大会暨2024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设立了院士讲坛、专家交流、地方监管交流、特色食品产业推介等环节。本刊摘编大会上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内容,以期为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

  坚持“四个最严”要求 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先后作出“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走质量兴农之路”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方晓华介绍,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风险防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9年稳定在97%以上,2024年上半年达到98%,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晓华说,我们要对标对表、主动入位,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晓华强调,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最严谨的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将继续落实“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制定修订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加快研制生产过程管控强制性标准,提升种养环节标准化生产水平;聚焦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包装标识等先进适用标准制定,淘汰不相适应的老旧标准。开展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大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限量意识。

  第二,坚持“最严格的监管”,健全长效制度机制。实现“最严格”,需要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都监管到位。下一步,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监测上,建立部省统筹、数据联用的风险监测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监管上,构建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对重点问题品种和风险较高的生产方式实施精准监管。同时,进一步健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全链条追溯和信用监管等制度。

  第三,坚持“最严厉的处罚”,严打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敢抓敢管。对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突出快打、狠抓、严惩,用好行刑衔接手段,及时公布抽检不合格信息和执法典型案例。对常规药物残留超标严抓严管,聚焦重点问题品种开展攻坚治理,加强药残教育指导,加密抽检频次,把好农产品上市质量安全关。

  第四,坚持“最严肃的问责”,压实各方安全责任。按照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生产主体“三个责任”。在属地责任上,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把重点品种药残精准治理等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在监管责任上,强化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抽查检查和执法办案,确保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履职尽责。在主体责任上,采取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督促生产者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产业发展,事关公众身体健康。方晓华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严监管、提品质、建机制、强能力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

  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控

  农产品是食品的基础原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赵春江院士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平衡,而供应链全程可追溯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安全问题技术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依然以小规模生产为主,而我国70%以上的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分销,市场仍然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全国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所以,市场监管追根溯源难,安全隐患大。

  赵春江建议,质量安全问题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一是政府部门应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依法进行全链条、全流程、智慧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粮食收储、食品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二是生产经营者要落实好主体责任,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食品生产企业应对产品追溯负责,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与政府部门监管平台、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接受政府监督,互通互享信息。三是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应当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证从原辅料、添加剂采购到产品销售所有环节均可有效追溯。同时,鼓励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者、销售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和销售信息,建立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未来,如何保证信息的“全、真、准、透”?他表示,需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获取全生命周期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把政府的监管信息、消费者的消费信息、生产者的经营流通信息综合在一起,塑造整个透明的、智慧的供应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孙铁新:

  拥抱数字经济 提升肉类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旗下第一批产业子集团,年养殖生猪百万头,牛羊屠宰百万头;构建了集畜牧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清真牛羊、国际业务、肉食供应链等六大板块的完整产业链;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生猪屠宰国家级示范厂、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轻工业200强、中国肉类食品行业20强企业、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旗下核心品牌“大红门”“月盛斋”均为中华老字号,“大红门”品牌多次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月盛斋”品牌入选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公司是北京市政府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肉蛋菜放心工程”的重点企业,担负北京市政府肉食储备及应急保障、国家及北京市各类重大活动供应保障和市场价格稳定等任务。

  孙铁新表示,此次大会提出“探寻发展新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一至关重要的话题,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向吃得安全、健康转变,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应对日益复杂的食品产业链时,逐渐显露出力不从心之处。而数字经济的兴起,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可能。孙铁新还介绍了二商肉食集团积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些做法。

  构建数字化阳光采销平台,提升原辅食材的安全质量。数字阳光采销平台是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工具,它通过一系列数字化系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旨在助力企业优化采购渠道、有效选择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它具有信息实时强、信息共享、跨部门协同、采购全程监控、风险预警等功能。通过平台的采销信息发布、供应商评价、准入、比质、比价等功能,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选择质量更高的供应商和产品,从而提升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数字化工具简化了采购流程,减少了纸质文档的使用,使得采购更加高效,同时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台也提供了实时的订单跟踪和货物状态查询,使得企业能够实时掌握采购进度,从而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供应保障能力。

  建立数字追溯系统,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数字化追溯系统通过将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存储,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程追溯,包括产品的原料供应商、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生产工艺、运输轨迹、销售情况等信息,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途径,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并为企业带来很多优势。一是信息记录准确,相比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数字追溯系统具有更高的信息记录准确性;二是查询便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快速查询产品信息,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三是操作简便,数字追溯系统通常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简便的操作流程,降低了使用难度;四是存储稳定,数字化存储方式相比纸质档案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长期保存产品信息;五是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快速追溯,及时追回不合格产品,降低问题产品的危害。

  借助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各方食品安全参与度。一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I等前沿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对车间的智能化改造,投入相关智能检测设备,如一物一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应用,X光机异物检测设备的投入、激光灼刻、自动劈半机器人等设备投入,减少现场产品积压,防止杂质异物,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与食品安全管控能力。二是强化消费者沟通,建立多元化、高效的消费者反馈机制,如社交媒体互动、消费者调研、产品体验会等,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与偏好,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提升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三是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交互性,打破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壁垒。二商肉食集团积极推进包装食品二维码溯源工作,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包装的二维码,获取产品的产品信息、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还可以通过选择生产日期查询对应的出厂检测报告。

  新疆新驼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林:

  推动骆驼奶产业发展

  赵林表示,骆驼奶作为一种大众不太熟悉的乳制品,正逐渐在市场中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他提到,自己从事骆驼奶行业已有十年之久,最初是因为家人饮用骆驼奶后效果显著,从而建立了第一个工厂。随着业务的发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成立了新驼乳业。“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骆驼集中养殖基地,拥有4.8万峰骆驼。”赵林说。

  赵林强调了骆驼奶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上骆驼奶品牌众多,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他指出,目前国家的标准只能检测出骆驼奶的存在,但无法准确测量其含量。为此 ,他决定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养殖基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赵林介绍,新驼乳业现已经投资建立了拥有5000峰骆驼的养殖基地,并与柯坪县签订了238万亩的有机牧场协议。

  赵林认为,骆驼奶产业在过去几年中显露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峻,包括塑化剂和农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驼乳业自行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养殖体系,从骆驼的饮食到挤奶过程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食品安全水平。他提到,纯骆驼奶的成本非常高,但新驼乳业通过大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成功降低了成本,使得骆驼奶粉的价格更加亲民。

  赵林表示,公司的初衷是让全国老百姓都能喝上有机纯驼奶。“通过大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新驼乳业成功地将骆驼奶粉的价格降低了一半,使得产品更加普及。”赵林还提到,骆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柯坪县边疆牧民共同致富,当地GDP排名也有了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