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长江流域江夏金口常能看到江豚,有时是一头,有时是一群,它们在江面上追逐嬉戏,这在长江禁渔前难得一见。”2024年12月中旬,湖北省武汉市气温骤降,江风凛冽,寒意袭人,武汉江夏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正在金口街道办事处附近的水域开展长江禁渔常态化巡察。自从长江武汉段实行全面禁捕后,长江的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逐渐恢复,长江旗舰物种江豚回归。“最初,我们看到江豚惊喜到流泪,现在,我们默默地欣赏这份美好。”执法人员感慨。四年,长江大保护的步伐坚定;四年,武汉市禁渔行动取得实效。
锁定目标
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造就了江夏的自然优势:百万亩耕地、百万亩山林、百万亩水面,尤其是江夏区内的长江段、梁子湖和鲁湖等水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曾几何时,江夏的渔民们在广袤的水域上“百舸争流”,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成为城市“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长江流域长期的过度捕捞,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匮乏,水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江夏也未能独善其身。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江十年禁渔令。武汉市迅速响应,深入推进武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与退捕工作,确保在长江沿线城市中走在前列。
作为武汉市禁捕退捕工作的“重头戏”,江夏区长江禁捕涉及“一江两湖”,包括长江干流江夏段32.6公里水域、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6万亩水面、鲁湖鳜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1万亩水域。禁捕水域岸线长、面积大、任务重。面对巨大挑战,江夏区坚决落实禁渔令,全水域、全链条地开展禁捕工作。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
江夏区制定了明确的目标:禁捕要实现“三无”(水中无渔网、水面无渔船、市场无江鱼);退捕要确保“三清”(清船、清网、清人);转产要落实“三保”(保民生、保生态、保稳定);执法要突出“三禁”(禁捕、禁捞、禁电)。
为确保目标高效完成,江夏区还提出了“七个到位”的工作举措:政策宣讲到位、底数摸清到位、标准补偿到位、捕捞工具回收拆解到位、渔民安置到位、严格执法到位、长效机制到位。
夯实基础
多途径安置保障退捕渔民
为确保禁渔行动既符合政策要求,又适应实际需要,江夏区在长江禁渔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把渔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积极开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参保绿色通道,通过支持创业、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做好转产安置。
为了让禁渔期的安排更加顺畅,在充分征求渔民意见的基础上,率先在武汉市将禁渔期提前至2020年7月1日,与正式禁渔期实现了无缝衔接,渔船能够在禁渔令发布前尽早上岸,渔民的补偿也能及时落实。宣传动员、渔船回收、补偿政策发布、渔民建档立卡以及联合执法等各项工作,部署进展得有条不紊,形成了有效的禁渔执行体系。
退捕渔民的安置是长远禁捕的关键。“禁”的前提是确保所有渔民都能顺利“退”,而“退”的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退捕政策,落实补偿措施,让渔民能够顺利退捕、安稳生活。早在2020年6月8日,江夏区就出台了具体的退捕补偿方案,明确了退捕对象、补偿标准,并确保了退捕安置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为精准核实退捕渔民,江夏区开展了详细的建档立卡工作。结合禁捕水域的实际情况,江夏区农业农村局组建了4个进村入户工作组,按照“一调查、一评议、三审核、三公开”的工作流程,会同金口街及村级工作人员,逐船逐人核实,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最终确定对退出捕捞的322艘渔船、625名渔民的建档立卡。
为帮助退捕渔民解决就业问题,江夏区积极开展就业扶持。金口街道办事处通过安排公益岗位,为退捕渔民提供就业机会。江夏区人社局组织了多场线上招聘会,吸引300多家企业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四年来,江夏区已有616名退捕渔民成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388人已经实现就业或创业。
“这里工作覆盖面广、水域范围大、渔船和渔民数量众多,同时还面临疫情和汛情等不利因素,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实属不易。”2020年8月28日,农业农村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第一巡查组在武汉市江夏区进行调研时,对江夏区的禁捕退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严格执法
监管全覆盖全天候
实现禁捕水域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于“管”。四年来,江夏区通过采取“三管齐下”的举措,使“江清湖静”的目标越来越近。
江夏区禁捕水域岸线长达400多公里,涵盖面积达到30多万亩,而负责监管的渔政执法队员仅有11人。在有限的执法力量下,如何实现高效监管?2000年4月起,江夏区便创新性地探索并推行“渔政执法队员+巡查管护队员”结合的片区执法工作模式,组建了包括渔政执法、水产服务、退捕渔民和企业职工等40余人的常态化执法巡查队伍。这支队伍分片区进行常态化巡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置。
为形成合力“严管”,江夏区重点打造覆盖全区域、监管全时段的“1+3”禁捕执法监管体系。其中,“1”是建立了区级长江禁捕执法协调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区检察院、法院、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区直相关部门和相关街道为成员,定期研究部署长江禁捕执法工作。“3”是三级执法监管网络:以区农业农村局、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为主体的区级执法网,重点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售卖等违法行为;以涉及禁捕水域的12个街道执法中心为主体的岸线巡查网,开展日常巡护,及时发现、上报、制止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以禁捕水域周边80个村禁捕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开展隐患问题排查。
三级网络责任明确、相互衔接配合,有效保障了执法监管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禁捕以来,江夏区开展的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四清”行动累计回收“三无”渔船532艘,没收清缴“三无”渔船36艘,标识化管理“三无”船舶680艘,清理水域历史残存网片、地笼3600余张(个),残桩10000余根,禁捕水域渔船已销声匿迹,岸清湖净。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常态保持高压震慑。江夏区重点实施“四查一打一督”:“四查”即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禁捕水域执法巡查,打击非法垂钓、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巡查,打击销售、食用非法捕捞渔获物、非法销售禁用渔具等行为;公安部门牵头负责涉渔刑事案件侦查,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进行立案处理;街道组建专班负责岸线日常巡查,对禁捕水域岸线开展常态化检查,消除非法捕捞隐患。“一打”由区检察院牵头,以“零容忍”态度深挖系列案件,坚持“断链破网”。“一督”由区纪委负责,开展长江禁捕执法专项督查,督促执法部门履职履责、规范执法。
禁捕以来,累计办理涉渔行政案件73件,办理涉嫌虚假宣传行政案件4件,办理涉渔刑事案件26件,打掉2个犯罪团伙。
提升能力
完善禁渔长效机制
十年禁捕,任重道远。
江夏区把长江禁捕退捕列入区级重大工作范畴,纳入区级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和区河湖长制考核体系,明确禁捕所需资金由财政优先保障、全额兜底。
为提升智能化监管能力,江夏区财政专项列支1500余万元,全面启动“一江两湖”长江禁捕智能执法监管项目建设,实现禁捕水域违法行为第一时间精准发现。对32.6公里长江干流江夏段、梁子湖、鲁湖等水域,实现24小时可视化监管。
为有效推进执法力量下沉一线,解决第一时间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处置问题,江夏区建设梁子湖禁捕执法基地,设立执法船艇停靠点和视频指挥中心、执法人员办公场所及配套生活设施,组建了梁子湖禁捕执法渔政协助巡护队,实现渔政执法队员24小时值勤值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区公安部门在梁子湖禁捕执法基地设立公安值勤工作站,已经办理多起涉渔案件,有力保障了梁子湖禁捕执法秩序,成为禁捕执法的“尖兵”和“桥头堡”。
江夏区大力实施群防群治,启动长江禁捕举报奖励制度,区财政列支20万元奖励资金,对举报办案有功人员最高奖励5000元。结合“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短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禁渔知识。同时,在重点区域设立宣传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