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高度重视重点品种的农药残留问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科学防控、严格监管执法等方式,牢牢织密重点品种药残“防控网”,大力推进重点品种药残问题攻坚治理,积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组织领导
筑牢治理“根基”
控残减药这场没有硝烟的“治理攻坚战”,从高位统筹开始,层层压实责任,构筑起农产品安全的稳固“根基”。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成立由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牵头,农业农村局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经作站、植保站、检测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攻坚治理工作专班。各地也参照此做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稳步推进重点品种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治理工作。
为进一步抓好重点品种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治理行动的通知》,并相继印发《福州市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福州市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方案》《福州市热带水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坚持产管并举、综合施策、分工协作的原则,为重点品种药残治理提供行动指南。
同时,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出台《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一品一策”指导手册》的基础上,增加《橄榄专项整治行动“一品一策”指导手册》,并组织系统内生产管理、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等部门认真学习,按照一个品种一套治理措施,把每一个品种的治理要求部署到相应区域,实施精准治理。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组织对重点品种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种植户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辖区内所有种植生产者信息,逐一建档立卡,健全完善种植生产者监管名录库,明确网格管理员和协管员,确保每一个种植生产者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监管名录在每个生产期动态调整、及时更新。同时,加强对重点品种收购商的摸底调查,建立收购商名录库,纳入监管范围。这些一线数据不仅全面摸清了底细,更筑牢了治理工作的“数据地基”。
推进科学防控
抓牢生产“源头”
管控农残,源头是关键。福州市严抓重点品种源头生产环节,从优化种植模式、推广绿色防控、开展用药宣传培训等方面推进科学防控,在根源上控残减药。
福州市积极向生产者推广当地适种品种,推广水旱轮作、深沟高畦栽培、设施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绿色种植方式。其中,芹菜苗期长,健康种苗对控制病虫基数、实现减药控残至关重要,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无病虫”健康种苗,推进品种择优、种子处理、基质消毒和环境调控,同时根据气候条件特点和目标市场需求,选择抗病耐逆、优质丰产的品种。
绿色防控,不仅是对蔬果品质的坚守,更是对生态环境的深情保护。各地积极推广绿色防控,开展抗药性监测,指导轮换用药,加快抗性高、防效差的农药代替进程。还针对不同栽培方式和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因地制宜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今年,在福清市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通过采用设施温室大棚水旱轮作,早春耐低温豇豆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黄、蓝诱虫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大叶荆芥趋避鳞翅目害虫,喷施酵素健身栽培及趋避鳞翅目害虫等绿色防控手段,有效防控豇豆土传病害,筛选耐低温优质高产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残留。
福州各地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培训。在重点品种种植区、产地收购点加强宣讲,采取多种方式广而告之,让攻坚治理工作在种植者、产地收购商、技术推广人员、农药经营者等群体中广泛知晓。将《禁限用农药名录》《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等明白纸,张贴到相关场所。组织开展农药残留限量培训,在种植周期内对所有重点品种种植、产地收购、农药经营、社会化服务主体等相关主体至少培训一次,将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上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作为重要内容。开展新农药、新技术、新模式等科学用药示范推广,指导农民选好药、用好药,因地因时落实好病虫防控措施,力求做到精准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严格监管检测
护牢上市“关口”
强化日常巡查检查、推广胶体金快速检测、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大监测执法……福州市还通过多重手段,牢牢把控重点品种的上市“关口”。
在重点品种的主产区,建立市级包县、县级挂乡、乡镇(监管员、协管员)驻点监管制度,重点检查是否使用禁限用农药,及时掌握常规农药使用频率、采收时间等情况,宣讲违法违规用药的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督促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和产品上市要求,指导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比如,在辣椒采收上市前2周和采收期,监管人员加密日常巡查频次,像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违规用药蛛丝马迹,重点查看农药购买使用记录、上市前批次速测情况、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等内容,督促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上市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福州市大力推广胶体金速测筛查技术,各地摸清当地重点品种种植上常检出、易超标的药物品种,及时为乡镇配齐胶体金速测试纸条。采取自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残易超标的种植方式加大速测频次,确保上市前批批检测,牢牢守住产地准出关。并确保生产主体应纳入尽纳入并行系统监管,督促生产主体及时规范上传追溯信息,推动产品上市全部赋码出证。增进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进入批发市场重点品种承诺达标合格证查验,未携带合格证的农产品,速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数据显示,福州市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福州各地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试行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确定重点问题品种和质量安全高风险生产方式、实行质量安全包保管理、公示公开质量安全风险等级信息、推进差异化日常监管、建立产品分类准出规则、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强化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结果应用等方式,开展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工作,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此外,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绝不姑息、露头就打,充分运用行政拘留和刑事打击手段。结合种植基地日常用药巡查情况,对发现的禁用农药问题追根溯源,严厉打击经营禁用农药违法行为。提高常规农药残留超标执法办案能力,已采摘的农产品如常规农药残留超标,依法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好执法查处典型案例,既有禁限用农药案例,也有常规农药残留超标执法案例,将案例在重点品种种植、产地收购、农药经营等相关主体广泛宣传,强化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
目前,福州市的重点品种药残“防控网”越织越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们在市场上购买重点品种农产品时,可以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接下来,福州市将继续推进重点品种药残问题攻坚治理,不断完善“防控网”,让市民的餐桌更加安全、健康。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