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黄山铺镇胜利河畔,占地5000亩的汇泽现代农业综合体犹如一幅田园画卷:领航花卉孵化园的智能温室里蝴蝶兰绽放如霞,农光互补产业园光伏板下赤松茸破土萌发,高效农业生态园里无土栽培的普罗旺斯西红柿挂满藤架,田间穿梭的智慧农机轰然作响。这里,不仅是年产值突破2.3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汇聚区,更是带动11个村集体年增收153万元、户均增收超万元的乡村振兴实践热土。
在园区“产业驱动、共赢共富”的辐射带动下,周边12个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汇泽合作社,现已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惠农良好局面。规模经营、三产融合、全链条发展……汇泽合作社用五年时间书写了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彩答卷。
多村联盟集聚规模化优势
乡村振兴,土地是根。过去,黄山铺镇曾面临典型的小农经济困局,蛮庄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率高达82%,埠西村76%的耕地为山岭薄地,吕家庄村户均耕地不足1亩,“巴掌田”“鸡窝地”导致机械化难推进,种植结构单一化严重,村集体年收入长期徘徊在5万元以下。
转机出现在2021年,面对传统农业“小散弱”的困局,黄山铺镇党委创新推出“党组织多村联盟”机制,联合岳庄、吕家庄等11个村党支部组建合作社,将2400亩土地整合成片。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基础上,2231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创新“保底+分红”模式,既保障农户每亩600元基础收益,又通过二次分红让土地增值红利惠及千家万户。2024年,仅土地二次分红就达每亩500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转变。
在胜利河畔的粮食丰产示范园,350亩连片土地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一季双收”成为现实。合作社负责人牛纪正算了一笔账:“通过规模化经营,每亩综合效益提升40%,良种试验田筛选出的优质品种,让小麦亩产增加120斤。”这种“党委统筹、多村联动、整片开发”的模式,用规模化聚集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园共生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走进领航花卉孵化园,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宛如现代农业的“科技方舟”。青州香山园林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的组培中心里,200万株凤梨、宝莲灯种苗正在无菌环境中茁壮成长。“中心采用潮汐灌溉系统,能精准控制温湿度。我们自主研发的‘宝莲灯’花卉,通过LED光谱调控技术,使花期精准控制在春节前15天,单株售价高达380元。”技术员老曾介绍。这些高端花卉直供京沪市场,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让“沂蒙山花”绽放在一线城市。
在农光互补产业园,3万平方米光伏板下演绎着“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立体经济。国企京临新能源投资3亿元建设的智慧大棚,在年发电1亿千瓦时的同时,可培育出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菌菇100吨。“光伏收益反哺农业,菌菇种植吸纳村民就业,真正实现了绿色能源与特色农业的双赢。”园区负责人贾飞说。
高效农业生态园里,65个海绒模块大棚采用椰糠无土栽培技术,普罗旺斯西红柿糖度达到9.5,每斤售价是普通西红柿的3倍。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生态技术,让这里产出的水果黄瓜获得长三角市场准入认证,优质果蔬年销量达1430吨。
三产融合激活共富密码
清晨五点,东土沟村的多肉种植户刘大姐已经开始直播:“家人们看这个桃蛋,粉嫩饱满,今天特价9块9包邮,还送营养土及土陶盆一个。”在多肉大棚内,6个直播间昼夜不停,年网销额突破5000万元。这种“田间直达云端”的销售模式,让农产品溢价率提升30%。
合作社创新实施的“1+11+N”共富体系(即1个汇泽园区,拉动周边11个村庄,辐射带动N多群众从事大棚花卉蔬菜菌菇种植、务工、零售、电商等多种业态),让产业链红利惠及千家万户。吕家庄村116户群众发展花卉育苗,户均增收1.2万元;岳庄村295个蔬菜大棚实行“六统一”管理,每个大棚年保底收益2.5万元。65岁的王大爷在分拣中心工作,边包装西红柿边说:“现在家门口上班,一年能挣3万多,比在城里打工还强!”像他这样的“三金农民”(租金+薪金+酬金),在合作社已有826人。
每天清晨,周边村庄的老年群众骑着三轮车到园区批发花卉果蔬,赶集零售日均增收200元。“这叫‘朝霞经济’,我们老伙计们组建了12支‘银发商队’,既锻炼身体又增加收入。”退休教师老齐笑呵呵地说。
科技赋能擘画新蓝图
在组培实验室内,青州花卉学院专家正在攻关蝴蝶兰基因改良项目。“我们要培育适应北方气候的新品种,把种苗成本降低40%。”领航花卉孵化园技术总监刘瑞琴介绍。合作社与高校共建的研发中心,已获得2项国家专利,正在申报“沂蒙花卉”地理标志。
站在规划图前,黄山铺镇党委书记王伟描绘合作社和园区的发展愿景:“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单体1万平方米智能花卉展厅建设,打造集研发、物流、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未来三年将带动2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让农村和农民都享受到科技兴农的红利。”
暮色中的汇泽园区,光伏板泛着蓝光,温室大棚灯火通明,物流车辆整装待发。从多村联盟到三园共生,从三链融合到科技赋能,当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链的“主心骨”,当分散资源聚合成“致富拼图”,当传统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照进现实。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黄山铺镇人民政府)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