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特产”成就富民大产业
浙江立足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强统筹、优机制、出政策、谋项目、建平台,实施“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全省累计发布省级名优“土特产”400个,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1个,培育西湖龙井等区域公用品牌280个。全省累计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实现总产值达 3216亿元,带动470万人就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5.1万元。浙江“土特产”相关做法获国务院领导批示,小小“土特产”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注重系统谋划,以“百链千亿”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浙江转变以往各地“零敲碎打”发展地方特产的打法,坚持体系化发展“土特产”策略,从省域角度加强规划引领顶层设计,推动省市县一体、错位协同发展。系统谋划培育行动。于2022年实施“百链千亿”行动,2023年首次召开浙江省乡村“土特产”发展大会,开展乡土资源调查,梳理“土特产”名录1040个,启动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工程,落实资金947万元,推动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迈进。主导产业集群成势。以“建一个平台、强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各类平台建设,共建成43个农业产业强镇、30家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基地)、114个省级及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成功创建浙南早茶等5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挖特色优质资源。聚焦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培育“小而精、特而美”产业,建成省级乡村“土特产”数据库,推进“土特产”全产业链图谱与地方特色产业地图编制。已累计发布省级名优“土特产”400个。做强主导产业链条。针对性出台杨梅等特色产业专项政策,推动126条全产业链延伸覆盖78个涉农县(市、区),其中产值超100亿元的全产业链达8条,总产值达1197亿元,占比37.2%。龙头企业培育更加有力。现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399家,其中国家级86家、省级607家,浙江农业龙头企业矩阵不断壮大,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并带动农户增收。
夯实产业基础,强化绿色优质与加工物流支撑。浙江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夯实生产底盘,推动农业生产从量向质转变。绿色优质导向更加鲜明。推广集群化发展模式,全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产品达3675个、主体2643家,主体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农产品追溯体系与“浙农码”深度融合,已接入20个省级应用、90个地方应用,赋码用码超5.4亿次,实现全链条品质管控。加工提能增值更加有效。围绕粮食功能区、农业园区等载体,统筹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已组织认定2批共59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冷链物流网络更加完备。采取整县推进方式,在26个县(市、区)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45个,新增冷库容积99.22万立方米,总投资10.7亿元,大幅提升特色农产品冷链处理与储运能力。
强化品牌价值,实现“土特产”优价共富新突破。浙江不断拓展营销业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畅通产销对接渠道,努力让“土特产”卖出好价钱,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品牌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坚持走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共创建市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80个,其中单品类209个,多品类71个。联农带富机制持续优化。不断探索联农富农机制,共创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24个。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就业883万户,通过分红、收购、租金和工资等方式帮助农户增收540亿元,展现出显著的富民效应。优价营销举措更趋多元。积极拓展优价营销渠道,根据“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浙江农业博览会、“浙农优产 百县千品”系列推介等展示展销活动,建立“浙农优产 百县千品”产销对接平台,并组织赴境外开展营销推介。
浙江
企业掠影
宏盛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是一家集原料种植、粮油生产和配送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公司业务以深耕浙江省为主,辐射长三角区域,自主品牌产品已铺设各地商超门店达1200余家,覆盖省内各地全部粮油批发市场。2024年营收达12.24亿元。依托智能无人化食用油生产流水线和大米生产线,公司年产可达10万吨粮食和10万吨食用油。旗下拥有“鲁满浓”“钱江绿农”“钱塘阳光”“严记”等自主品牌,产品先后获得“浙江好粮油”“农博会金奖产品”等荣誉。
公司于2018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8大体系认证。2020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2年获评国家应急粮食保障企业,2023年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和协同创新综合体承建企业等荣誉。
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总部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有生态优异、设施完备的核心基地10000余亩,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公司注重品质生产和科技研发,2015年率先研发全自动茶叶生产加工流水线,2022年建成十万公斤干茶加工能力的科技智造产业园,公司积极践行品牌发展路线,在全国建立600多家经销网点,公司“龙王山”安吉白茶品牌已成为茶行业知名品牌。2020年聘任刘仲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指导衍生产品开发。公司是浙江省茶叶首席专家唯一定点服务单位,公司年接待近15000余人次的考察研学。
福泉山茶场地处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内,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育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农场。茶场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合15750亩,其中杉木林、毛竹及阔叶林12150亩、绿色无公害茶园3600余亩,产地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生产优质茶叶的理想场所。
作为宁波市占地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茶场、宁波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市唯一一个以茶为主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茶场具有扎实的茶产业基础、丰富的茶叶产品品类,茶园内有茶树良种繁育实验基地56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800亩,保存有迎霜、毛蟹、福鼎等优良茶树品种110余个。
近年来,茶场通过坚持“科技兴茶”之路,利用品种优势,发展墨兰紫茶、七彩茶粉、优质红茶、乌龙茶、花果茶等系列产品,不断深化福泉茶文化的宋韵底蕴,搭建茶文旅消费新场景,拓展茶旅研学等服务项目,开启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茶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浙江省最美茶园等荣誉。
衢州刘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山茶油、菜籽油等高品质食用油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历经19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家林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并荣获“浙江老字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好粮油产品、浙江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等荣誉,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餐厅食用油供应商。
自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建成数字化智能工厂、省内首条高质量木本油料加工示范生产线,年压榨量达1.5万吨、精炼量达2万吨。公司与中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料分技术委员会建立国家标准验证联合实验室,并积极参与起草行业团体标准。刘家香山茶油、菜籽油系列产品,采用传统物理压榨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山茶油油酸、菜籽油多酚等不同油脂的天然营养成分,更易于身体吸收。凭借产品差异化特色与稳定品质,核心产品复购率提升25%。2022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超25%。
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60年,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注册资金1亿元,位于舟山市定海区金铂园路27号明珠工业园,占地面积55000多平方米,拥有鱿鱼加工等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及9000吨冷库。新建成的金枪鱼研发加工中心项目是一座集金枪鱼存储、研发、加工、标准化作业为一体的综合型金枪鱼产业基地。拥有超低温冷库(-55℃〜60℃)存储量约5000吨,其他低温冷库(-25℃)存储量约25700吨,年加工金枪鱼约5000吨。
公司形成了“明珠”牌休闲干熟制品、膳食、鲜冻海洋水产品等系列水产精深加工产品,建立了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日本、欧美、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通过了欧盟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欧盟HACCP食品安全体系和英国零售商协会(BRC)等认证。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0余年深耕地方猪全产业链,已形成包括“生物基因、良种繁育、饲料加工、智慧养殖、屠宰生产、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鲜品牌、餐饮连锁、文化旅游”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首批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等国字号荣誉。
从绿色产业链,到数字产业链,再到智慧产业链,公司布局了一条“三链合一”的全新农业数字化之路,数字化框架“五位一体”覆盖智慧供应链、智慧办公、智慧运营、智慧交易、智慧用户五大板块,构建起涵盖数字化育种、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智慧养殖、智慧生产、数字门店等环节的数字全产业链闭环体系,全力打造“青莲未来牧场”,通过数据链接真正做到从种源到牧场再到消费者的无缝衔接,让产品更安全、用户更放心。公司依托常规生鲜业务的产业基础,主导膳博士、太湖黑、原始公社等品牌,全力推进中国肉类产业发展。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