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生态农业牌 助产业质效升
时间:2025-09-12 10:05:3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 灏 字号:【

  生态农产品以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保障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资源突出。近年来,山东省统筹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建设,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培育生态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助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推动标准化生产经营,让绿色生产“看得见”

  潍坊市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村的康兴种植家庭农场,是一家拥有400亩樱桃种植规模的生态农场,走进园区,连片的大棚整齐排列。园区还规划建设了12跨草莓智能温室及26个蔬菜设施大棚。

  “我们通过智能化管理,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温度湿度实施监控等。利用统一标准,形成了多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的新格局。”据农场的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的樱桃树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正值盛果期,预计亩产量将达到1800斤左右,批发价格约为50元,产品主要销往新疆、甘肃、西安、江西等地。”

  山东省不断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推广生态种植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模式业态优、绿色品牌响、生态价值高”的发展路径。通过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在全省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通过采用绿色标准化生产,打造资源低消耗、污染低排放、经济高产出的良性循环模式。同时开展严格投入品管理探索,实施县域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工程,核准各类投入品经营单位坐标,将4万余个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汇入电子地图,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动态精准监管。

  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让资源“活起来”

  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延旭集团的生产车间内,有机废物处理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工序,粪污和秸秆被转化成优质有机肥,一袋袋成品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产出。“以人畜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村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年处理能力高达60万吨,覆盖黄三角农高区、广饶县及周边区域。”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内作物所需的肥料均来自企业生产的有机肥,我们致力于实现零化肥、零污染的有机粮食生产,同时产业园内作物种植产生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后续又可用于企业的有机肥生产,形成“产废—用废—再循环”的绿色闭环产业链条。

  山东省坚持“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一导向,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路径,促进农业生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145个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方式,秸秆科学还田和高效离田水平不断提高。在养殖绿色发展方面,在全省76个县(市、区)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通过畜禽粪便处理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形成区域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实现种植和养殖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推介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典型150个。

  强化生态产品品牌打造,让产业引领“强起来”

  安丘市通过出台《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向各类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积极为优质农产品“加码赋能”,通过农产品生态原产地码和质量安全码“双码”认证,安丘大姜等12类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打通了农业“标准立基、品质说话、品牌赢市”的生态增值通道,不断促进农产品价值提升。

  山东省不断加强农业生态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构建“好品山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培育了滕州马铃薯、黄河口大米等100余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鲁花花生油、长寿花玉米油等700个企业产品品牌,泗水地瓜等21个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立足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提升产品品质,拓展“溢价空间”,培育打造各具特色的产品品牌,实现生态农产品优质优价。

  保障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让产业链条“伸出去”

  费县胡阳镇通过深入实施西红柿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值化”转型升级战略,引进推广西红柿优良品种,创设生态种植户奖励机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开发番茄红素胶囊、番茄汁、番茄压片等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举办“胡阳西红柿”品牌文化节、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与一线城市大型商超建立长期订单合作关系,依托电商平台实施品牌营销,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实现农业生态产品增值溢价。“费县胡阳西红柿”创新生产销售模式入选农业生态价值实现首批典型案例。

  山东省依托农业生态资源,通过不同农业资源要素、农业产业类型之间的良性转化,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持续推进沿黄大豆、沿黄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建成鲁中山区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泗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不断开发发展“生态+”业态,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产开发特色生态和健康营养农产品,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拓展农业生态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提高农业生态产业综合效益。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已有绿色食品产品3441个,有机食品产品1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51个。

  下一步,山东省将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生产端,继续依托“三品一标”建设,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优化生态布局,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和路径,推广应用标准化生态农业技术,提高产地环境质量。以“资源全利用、多级全循环”为目标,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生产模式,打造生态品牌,不断提升山东省生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

  在销售端,不断加强宣传推介,激发产品活力。重点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开展山东农产品品牌推介和产销对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品牌出海。积极发展数字营销,通过建设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介山东生态农产品,不断促进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助力农产品销售变现。持续加强特色品牌打造、产业化标准化经营、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动生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完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