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水蜜桃:一路“甜”出新花样
时间:2025-08-15 10:29:39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武琦 字号:【

  七月桃香漫浦堤,蜜露甘醇伴夏怡。

  盛夏时节的上海浦东大地,连片桃林枝头挂满饱满的果实,乳黄透红的果皮泛着自然光泽,轻捏即渗出清甜汁水——这便是被誉为“上海味道”灵魂的南汇水蜜桃,2024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今年,浦东全区种植面积达2.1万亩,大团镇是其核心产区,49家品牌联社实行标准化生产,水蜜桃产量预计达1.8万吨。上市期集中在7月中旬,采收货架期为12至15天。每逢水蜜桃上市季,收桃、分拣热火朝天。

  从明代露香园的珍稀贡品,到如今年产值近4亿元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颗水蜜桃不仅承载着浦东的水土记忆,更演绎着传统农业向“数智农业”的跨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传奇!

  桃香悠悠:从历史长河到今朝风味的绵延

  “南汇这片土地是长江与钱塘江交汇形成的黄泥土和粉黄泥土混合砂壤土质,土层肥沃、中性偏碱,向东直面大海,年降水量1100毫米至1600毫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使得南汇水蜜桃具有独特的风味与品质。”上海市桃研究所、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南汇水蜜桃的种植史可追溯至明代,但长期处于零星家庭种植状态。据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1621年上海城隍庙露香园(今露香园路)的水蜜桃被赞为“尤佳”。清初因城市扩张,桃园西迁至龙华、长桥,最终扎根南汇的沙壤土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农人开始系统化培育本土品种。其中大团蜜露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果园村一位队长在桃林中偶然发现一株果实硕大的桃树,经20余年选育优化,最终培育出单果可达半斤的“桃王”,奠定了南汇水蜜桃“汁多肉厚、甜香馥郁”的基因基础。同期诞生的还有新凤蜜露与湖景蜜露,这三大品种因适应南汇独特的沙壤土和海洋性气候,逐渐成为核心品种。

  这颗“东方蜜桃”的基因还漂洋过海,影响了全球水蜜桃产业。19世纪,英国传教士将上海水蜜桃引种至欧洲,命名为“上海桃”;美国由此培育出“爱保太”黄桃,日本则育成“岗山白肉桃”,成为全球水蜜桃育种的重要母本。充分彰显了“东方蜜桃”基因的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桃文化的根脉深扎在历史土壤中。明代露香园的“上海水蜜桃”曾是文人雅物,清代迁徙南汇后,桃林入列“周浦八景”,文人墨客以桃为题创作诗词。如今,周浦镇桃文化研究基地整理的诗词手稿已逾百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桃文化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每年春季在浦东新区举办的上海桃花节,结合烟花秀、桃宝集乡村小吃展、桃文创产品市集,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桃乡风情;乡村艺术节将桃元素融入非遗工坊(如桃纹香囊、糖画)、波普艺术创作,推动民俗与现代艺术共生;成熟时节开放桃园采摘体验,游客可亲手摘取果肉透亮、糖斑明显的熟桃,感受“揉捏化汁”的食趣,形成“摘桃—品桃—游桃园”的生态消费链,沉浸式体验桃乡风情。

  桃韵新章:从传统技艺到品质坚守的跨越

  “这棵树有60年了,比我岁数都大。”近八旬的赵顺龙老人轻抚着枝桠,他是南汇水蜜桃种植技艺的传承人。1959年就开始种桃的他,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种桃四要诀”,即日脚(按农时季节抓管理)、手脚(平时操作管理要到位)、田脚(下好肥,适时多施有机肥,培肥好土壤)和根脚(适时冬翻等,促进桃树发好根、深扎根),也见证了从“看天吃饭”到“数智种植”的变迁:“以前靠经验,现在看数据,但‘人工授粉要选晴天’的老规矩不能丢。”

  传承在创新中延续。赵顺龙的女儿放弃白领工作回乡种桃,用短视频记录桃园日常,单场直播能卖出300箱;年轻的“桃二代”们则玩起了跨界,将水蜜桃与咖啡、蛋糕结合,开发出“桃气十足”的新吃法。这些创新的尝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南汇水蜜桃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除了种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品种改良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浦东建立上海市唯一的‘经济林(桃)国家长期种质资源库’,保存了200余份桃种质资源,成功筛选并推广了浦早1号、旭露等10余个早熟品种,将上市期提前30天。”浦东新区农协会秘书长厉建飞说,“这些品种的改良,是我们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为南汇水蜜桃在市场上赢得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南汇水蜜桃产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市场适应性。浦东农发集团联合上海市农科院推进“数智桃”项目,改造580亩老桃园,目标延长上市期至11月,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节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浦东农发集团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推广“村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从桃树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规划到日常的田间管理,都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每一颗水蜜桃都能达到高品质的要求,为市场提供稳定、优质的果品供应。

  在质量管控上,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依托《南汇水蜜桃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团体标准,实行“六个统一”,即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建立“申农链”追溯体系,每盒桃子贴“申农码”实现全程溯源,为品质提供保障。消费者购买时,可以认准“申农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包装箱以及产品合格证。

  桃业腾飞:从枝头鲜果到全链甜蜜的升级

  站在赵桥村的桃山顶上,远眺万亩桃园,青绿间点缀着粉红,这里如今已成为“高品质桃园示范基地”。

  在种植端,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桃园温湿度,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供给养分;在监管端,无人机巡查确保1000米内无污染源,区块链技术记录从开花到采摘的全流程;产销大数据平台整合生产端的种植面积、产量预测与市场端的渠道订单、消费者反馈,指导桃农动态调整采收节奏与销售策略。

  凌晨三点,大团镇智能分拣中心的灯光亮如白昼。在浦东新区农委支持下,由国企引进并运营的国内第一条水蜜桃分拣生产线正在作业:光谱仪穿透果皮检测糖度,摄像头捕捉着色均匀度,机械臂轻巧地将不同品级的桃子分拨到对应区域。

  工厂车间里,一颗颗新鲜的水蜜桃经过挑选、清洗、去皮、去核、榨汁、过滤、杀菌等加工环节后,将焕发出新的“生命”。“一产筑基,二产赋能,三产添彩。这样不仅能延长桃子的产业链,更提升了我们产品的附加值,让每一颗桃子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大团镇赵桥村党总支书记徐周杰介绍,近年来,赵桥村以桃子种植为基础,通过深加工技术赋能桃产业延长产业链。

  非等外果(小果、瑕疵果)经挑选、榨汁、杀菌可制成果汁。2024年大团镇赵桥村与佰茂丰科技合作推出首款常温水蜜桃汁,进入商超渠道;连锁品牌“果之满满”将其作为原料,开发“蜜桃润润梨汁”,单款销量超8500杯。盒米科技与香港宝锋实业签署供货协议,推动水蜜桃稳定供港,还计划拓展桃酱、桃干等产品线,延长产业链。

  “通过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分拣效率提升5倍以上。通过智能化分拣实现精细化分级,推动高端市场溢价,优质果价格上浮30%。”厉建飞说。

  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南汇水蜜桃的产业链延伸已突破鲜果边界,让“甜蜜”有了更多形态,实现了从鲜果销售向深加工产品的转型,不仅提升了附加值,还解决了部分低品质桃子的销路问题。

  从偶然发现的优良单株,到产值亿级的国家地标,南汇水蜜桃的品牌故事写满农人对风土的敬畏、对技艺的坚守,亦见证了中国农业从“提篮叫卖”到“数智兴业”的蜕变。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