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11万亩莲田迎来盛花期。待花期过后,嫩甜的新鲜莲子紧跟上市。
从开启国内子莲航天诱变育种先河,到成功培育“太空莲”系列品种;从全国县级行政区中最大的通芯白莲生产基地到全国最大的太空莲种苗输出地,有着1300多年白莲种植历史的广昌县,以科技为笔续写着新时代的“爱莲说”,实现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的跨越。
从皇家贡品到文化系统
广昌县位于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置县,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广昌白莲的种植历史从文字记载来看,从唐朝仪凤年间来算已有1300多年。另据考证,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任知南康军守(今江西庐山市),凿池种莲,命名为“爱莲池”,种植的就是从广昌引进的莲花。
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县令谢觉之在白莲池旁建“莲香堂”。相传,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莲花生日,县令邀请乡贤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别致的亭台水阁里,透过漏窗观赏莲田景色,作诗抒怀,曰“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凤”。后“莲香堂”之名广为流传,因“香”与“乡”谐音,民间逐渐称广昌为“莲乡”。1994年,广昌县在全国地方名特优产品命名大会上荣摘“中国白莲之乡”的桂冠。广昌白莲色白、粒大、清香、味甘,形成了“香甘烂绵”的独特品质,营养丰富、药用广泛,为历代“贡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昌莲农的夏天,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做莲子”。将一粒粒青莲从莲蓬剥出,再用特制的莲刀割开莲壳,取出只剩莲衣的“赤膊莲”,手指转动不停拉扯,露出个大饱满的莲子,最后统一浸泡、通芯、晾干,这一整套独特的白莲生产与加工技艺在2008年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盛夏时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便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景观。夜晚,村民舞着莲花灯长龙,组起浩浩荡荡的队伍在莲花古镇、万亩莲田间穿行,勾勒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民俗长卷。这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驿前莲花灯,匠人们将竹篾弯成造型各异的灯架,在裁剪好的灯纸上勾勒出莲花、莲叶、莲蓬等图案,再细心粘贴在灯架上,做成精致的花灯。2017年,“江西广昌传统莲作文化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传统种植到航天育种
“莲不过广昌不香”。位于赣闽交界抚河源头的广昌县,拥有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与富含有机质的水稻土,为白莲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
20世纪90年代,广昌白莲产业曾面临品种退化、抗病性弱等困境,单产徘徊在每亩70斤左右。1994年,一场改变命运的“太空之旅”拉开序幕,广昌县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携手,将首批白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开启国内子莲航天诱变育种的先河。
“太空环境的高真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线,能使种子DNA发生可控突变,为选育优质品种提供新可能。”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郑兴汶手持“太空莲36号”种子标本介绍道:从太空返回的种子经历7代定向选育,历经抗病性筛选、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等严苛流程,最终育成“太空莲”系列品种。
在良种加持下,广昌白莲单产跃升至每亩200斤,较传统品种提升近3倍。如今,“太空莲”已成为我国子莲产区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约2000万亩,占全国子莲种植面积的80%,广昌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莲科研、生产、集散和价格形成中心。
“我们依托白莲产业发展中心、白莲科技小院、白莲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并对企业和农户进行指导。”在广昌县科协负责人邓莹看来,作为传统白莲种植大县,广昌必须融入现代产业逻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新选育的‘太空45号’具有蓬大、粒大、产量高等显著特点,亩产较目前广泛栽培的品种提高了20%左右,并且兼具品质优、抗病好、广适性等特点,目前正在进行区域性试种推广。”郑兴汶介绍。
从单一农产品到三产融合
做大“莲”市场,“破局”无处不在。长期以来,新鲜莲子因保鲜期短,只能局限于产地销售。2023年,位于驿前镇的江西省耀莱农产品有限公司瞅准“水果莲”新赛道,借助直氮保鲜技术“解锁”21天保质期,实现“广昌鲜莲3天可达江浙沪”。
“高峰期,每天要从厂里向外运5000斤左右水果莲。”总经理赖韩伟介绍,公司开发的“脆甜鲜莲”产品已获得5项国家专利,2024年夏季创下两个月销售额1800万元的纪录。
为拓宽销售渠道,广昌支持本土企业与大型商超进行对接,还发展了直播带货、网络团购等新业态,构建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2024年白莲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占总销量的35%。
在白莲食品产业园,30多家深加工企业各显神通:江西莲香食品有限公司的莲子蛋白粉生产线年产能达5000吨,蛋白质含量达85%,成为运动营养食品的核心原料;广昌本草源生物科技公司从莲心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制成的莲心茶具有降血压功效,远销海外。
“把一粒莲子吃干榨尽”,更有企业将荷花提炼成精油,用于高端护肤品生产,每毫升售价超百元。目前,广昌白莲深加工产品已达50余种,加工产值突破5亿元。
每年7—8月荷花盛开期,广昌县会举办“国际莲花节”,11万亩荷田变身“生态景区”,游客可乘竹筏穿行莲海,体验“采莲南塘秋”的诗意。
驿前镇姚西村的莲花景区成为了“网红打卡地”,2024年暑期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次。据统计,广昌县莲田景区年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带动民宿、餐饮等业态收入超2亿元。
从区域特产到产业范式
在广昌白莲产业发展中心的展厅里,“广昌白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熠熠生辉。为做强品牌,广昌推行“五个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市场价格),建立白莲产业联盟,杜绝低价恶性竞争。
“我们正在建设白莲产业大脑,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全产业链数据,实现从育种到消费的全流程可视化。”广昌县委书记吴自胜介绍,该县已与阿里云合作,搭建白莲产业大数据平台,未来将实现“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智能决策。
科技研发持续加码。广昌白莲研究所正开展基因测序研究,绘制白莲全基因组图谱,为精准育种奠定基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的“莲籽功能成分提取”项目,已发现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新化合物,有望开发成保健品。
三产融合的版图仍在扩展。广昌县规划建设“白莲文化产业园”,将白莲种植与非遗文化结合,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白莲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建设莲芯生物碱提取中试基地;探索“莲田养鱼”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吴自胜表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广昌白莲”品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全面提升广昌白莲市场竞争力。
从太空育种到三产融合,广昌白莲的蜕变折射出中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之路。在这里,每一颗莲子都承载着创新力量,每一片莲叶都有富民故事。如今的广昌,不仅是“中国白莲之乡”,更是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