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25年总结与展望
时间:2025-08-15 10:52:4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陈萌山 字号:【

  25年前,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内改革开放日新月异,我国奶业开启跨越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充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作出了启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重大决策。至今计划实施已满二十五年。

  发展历程

  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稳健起步。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确立了“安全、营养、方便、价廉”的基本原则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学校参与、有限竞争”的运行模式,为计划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深化管理改革,推动调整转变。2013年,七部委联合发文,计划推广工作整体移交至中国奶业协会,标志着计划进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市场机制运作的新阶段。通过制定推广管理办法,颁布团体标准,拓展推广途径,推动了计划的平稳过渡与规范化水平提升。

  迎来发展机遇,致力创新提升。2018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的发布,计划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部署,通过产品创新试点、推广模式优化、管理制度健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推广工作新局面。

  取得成效

  二十五年来,计划在提升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供应水平稳步提升。计划实施范围已从初期的5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学校超10万所,惠及学生3134万名。全国学生饮用奶日均供应量由2001年的50万份增长至2024年的2672万份,增长超过50倍,其中,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应占比达43%,体现了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质量安全臻于至善,树立食品安全典范。质量安全是学生饮用奶计划的生命线。计划对标国际,制订了严格的学生饮用奶系列团体标准,例如在生牛乳团体标准中,率先对体细胞数、嗜冷菌、耐热芽孢菌等指标提出特殊要求。通过实施严格的学生奶标志许可审查和奶源基地认证制度,学生奶生产企业建立了涵盖奶源基地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检测、冷链配送管理、入校操作规范的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学生饮用奶以其过硬品质,成为食品安全的典范,有力提振了消费信心。

  产品创新持续推进,营养改善成效显著。计划在推广纯牛奶、灭菌调制乳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成功试点并新增了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两个品类,并对关键营养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如发酵乳限制添加糖使用量、对乳蛋白、乳酸菌数量提出更高要求,满足了学生多元化、高品质的营养需求。2024学年,学生饮用奶总产量达100.1万吨,总产值83.7亿元。多项监测研究证实,坚持饮奶有效改善了学生群体的营养不良和缺钙状况,促进了身高、骨密度等关键体质指标的提升。

  产业带动效应凸显,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学生饮用奶计划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推动奶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截至今年6月,获得“中国学生饮用奶标志”许可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共176家,日处理生乳总能力9.4万吨,隶属98家集团公司;学生奶奶源基地458家,奶牛存栏192万头,平均年单产10.5吨,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以其“高标准、严要求”,培育稳定的消费市场,成为引领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和标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奶业品牌,在学生奶的平台上成长壮大,成为我国奶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教育意义深远持久,培养科学饮奶理念。计划不仅是营养补充,更是重要的健康教育载体,通过营养知识普及、食育教育开展、工厂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千万学子从小就认识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养成了良好的饮奶习惯,形成了科学的膳食结构,这种健康理念将伴随他们终生。学生饮用奶计划已成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展望

  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在学校推广饮奶,超过2.1亿儿童受益,是世界公认的改善和提高学生营养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奶业协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计划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迈进。

  提升战略定位,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将计划更紧密地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及健康促进行动,争取更稳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强化其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衔接乡村振兴、践行大食物观中的重要作用,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完善学生饮用奶系列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的营养强化和功能化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提升计划管理的现代化和精准化水平。

  聚焦扩面提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在中西部、农村及边远地区的推广力度,逐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营养差距,让更多学生共享发展成果。创新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全国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拓展内涵外延,构建营养改善新生态。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作,将计划与学校的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推动计划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项目深度融合,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建立科学的营养健康效果评价体系,以数据驱动计划持续优化。

  加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升计划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塑造其安全、营养、公益的品牌形象。通过多元化渠道,系统宣传计划的实施成效与社会价值,增进社会共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中国经验,为全球儿童营养改善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本文系作者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上的报告,有删节)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