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健康饮奶公益宣传,推广科学饮奶知识,普及灭菌乳国标,培育健康饮奶意识,提高国产奶制品认可度。”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提出了9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其中对于推动营养健康消费作出了具体部署。
乳制品消费持续下滑是当前奶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事实上,乳制品中的营养素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是满足人类全生命周期营养需求的重要产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论从食物结构优化还是营养升级角度,我国奶业消费前景依然向好。据统计,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约为40.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农村居民消费量不足城市的六成,一些消费者还存在“不愿喝奶”“不会喝奶”的问题。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年均110公斤摄入标准来算,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
拓展消费市场,要坚守过硬品质。今年正值优质乳工程实施10周年,目前我国乳制品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标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养加销实现全链条无缝监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覆盖所有奶站和运输车,抽检合格率位居各类食品的最前列;婴幼儿配方乳粉实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国产品牌重获消费者信任,市场占有率从不足40%回升到了接近70%。将于今年9月16日正式施行的灭菌乳新国标,还将继续推动国产灭菌乳品质提升,让消费者“喝好奶”更加容易。
拓展消费市场,要关注重点人群。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老年、婴幼儿、康复产品和低乳糖、无乳糖奶制品等适应特殊人群的功能性乳制品在所有产品中占比不足10%,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牛奶更多用于走亲访友而非日常消费,针对“一老一小”和低收入群体的营养健康公共服务及乳制品消费帮扶还有待加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25年来,日均供应量从50万份增至2672万份,增长超50倍,有力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学生营养状况改善。今年6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快奶业纾困持续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座谈会,明确提出“扩大学生奶覆盖面”。近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发布《中国奶业奋进2030》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扩容提质,将覆盖范围从义务教育阶段延伸至学前教育。
拓展消费市场,要丰富消费场景。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乳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突出产品特色品质,有的瞄准仅占乳类总产量1.97%、年均增速18%的水牛乳、牦牛乳等特种乳发力,有的加码入局原制干酪“国产替代”,有的立足县域消费、推进低温乳制品链路升级。在食药同源、新式茶饮及糕点烘焙等新兴领域,更多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的餐饮创意不断涌现,促进了黄油、乳清、乳功能蛋白等看不见的乳制品消费;观光旅游、研学体验和节庆展会、文体联动等多元化消费场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仪式感、愉悦感和获得感。这个夏天,河南一家乳企推出的“荆芥青瓜酸奶”,以独特的口味组合和地域文化基因成为网红爆款产品,其主打“鲜活概念”的低温锁鲜“鲜酸奶”也受到当地消费者欢迎。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有乳企在多个城市线下影院布置互动场景,将乳制品的营养属性与电影艺术的人文价值深度融合,文化的加持让消费者感受到十足“新鲜”。
顺应奶业消费趋势,释放奶业消费潜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