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1949:绽放军垦精神
时间:2025-08-08 09:27:0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鑫淼 字号:【

  “垦”之溯源

  《说文解字》释“垦”为“耕也”,本义指翻耕土地,引申为开辟荒芜、孕育希望。其字形从“艮”,《周易》艮卦象征山岳,如大地之脊梁,承载万物生长,暗合垦殖之坚韧与开拓之精神。

  回溯中华文明长河,“垦”始终与边疆开发、国家统一紧密相连。昆仑山为“万山之祖”,天山龙脉绵延,皆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原乡与生存根基。历代屯垦事业更以犁铧为笔,在荒原上书写着家国史诗。

  西汉时期首开乌孙胘靁(今伊犁河谷)屯田,后设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天山南北自此纳入版图;三国时期,枣祗、韩浩创军屯民屯并举之制,曹魏设田官专司其事;唐代,中央设置支度营田使专管西域屯田,军屯东起巴里坤、西至楚河畔、南到昆仑山、北至准噶尔;元代,忽必烈更将屯田制推广到了蒙古高原与东北边陲;清代,新疆屯田延续195载,南北疆沃野尽染农耕文明之色。

  新中国初期,毛泽东主席签署《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新疆军区22兵团将士解甲归田,在石河子荒原竖起了“铸剑为犁”的丰碑。七十年沧桑巨变,几代拓荒者以血汗浇灌出塞外江南,让戈壁绽放出了现代农业的璀璨光华。

  从青铜耒耜到机械轰鸣,“垦”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拓土开疆的勇气与守土固边的智慧。今日之屯垦,已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边疆治理的千年传承,在新时代续写着“开发与守卫共生,耕耘与守护并重”的壮丽篇章。

  “垦”之接续

  艾青笔下“年轻的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三代兵团人以血汗铸就了这座“戈壁明珠”。如今,石河子以“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肩负新时代使命,推动“西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让军垦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军垦1949”——赓续红色血脉

  它承载着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初心与担当;

  它传承着三代兵团人“军垦文化,兵团品质”的坚守与执着;

  它凝聚着全国援疆人“文化润疆,消费援疆”的赤诚与奉献;

  它践行着新时代领导人对兵团“当好高质量发展火车头”的殷切期望。

  “军垦1949”——坚守品质承诺

  它以“生产高标准、管理严要求、原料实打实、品质硬顶硬、服务百分百”为准则,锻造现代农业的标杆;

  它以市场为导向,以“为品质生活服务”为宗旨,助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以品牌为纽带,让兵团品质走向全国,让军垦文化绽放光彩。

  “军垦1949”——引领品牌未来

  它是军垦文化的代表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

  它是兵团品质的代表品牌,严把质量关,树立行业标杆;

  它是品牌援疆的代表品牌,以品牌赋能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它是文化润疆的代表品牌,以文化浸润人心,促进民族团结;

  它是消费援疆的首选品牌,让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援疆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从戈壁荒原到现代绿洲,从军垦战士到产业工人,“军垦1949”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段历史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屯垦戍边”的使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现代农业的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系中国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