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河东岸,博陆山南,一座山美水美民风更美的村落——山东昌邑山阳村坐落于此。暖温带季风气候、潍河汶河交汇滋养、独特河沙堆积土质,使得山阳村成为果树种植生长的沃土。而细数山阳种植史,“梨”作为贯穿其中的重要元素,与这座山村的发展紧密相连。
博陆山大梨树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初期,经过千百年来果农勤劳和智慧的沉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独具智慧与特色的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具有独特而珍贵的种质资源、循环而长效的生产模式、显著而高效的生态功能、深邃而厚重的山阳大梨文化、香郁而壮观的梨花风情景观,是河沙沉积地综合利用与长期保护的典范。2023年,“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沙窝低温储藏再成熟”技术是山阳大梨栽培系统的核心独创技术。因山阳大梨自然成熟期为12月底,但霜降之后没有树叶的保护又未成熟,山阳大梨极易被风吹落,摔坏梨果。如何能够提升产量的同时又保证梨的口感?经过数百年的摸索与尝试,最终果农选择了在霜降时将未完全成熟的梨全部采摘,就地于两行梨树间挖一深0.8〜1米的沙坑,将采摘下的大梨码放在沙坑内,并以喷水调节沙的湿度,顶部加盖被子调节坑内温度,在2〜8℃的温度、5〜15%的湿度的环境中放置30〜45天,由此完成各类糖的充分转化。当糖分从梨的表层外溢粘手同时释放出冰糖甜,就标志着“山阳大梨”真正成熟了。山阳大梨“落地沾沙沙亦甜”的美誉也正是从此而来。
一颗梨 “甜”了山阳数百年
“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以山阳村保存较完整的古梨树群为核心区,如今在博陆山上超2000亩梨园中,仍伫立着数千棵古梨树。洁白梨花依次盛放在遒劲有力的枝头,远远望去,仿若泼墨山水画立于山间。据介绍,现在博陆山古梨园中树龄超过千年的有10多棵、明朝以来的500多棵,清朝以来的3000多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达25000多棵,是保存较完整的古梨树群。
现今,梨园内拥有早酥、香水、圆黄、黄金、水晶、砀山、金秋、谢花甜、马蹄黄大梨、山阳茌梨等30多个品种,其中山阳茌梨和马蹄黄大梨、谢花甜三个传统品种更是仅在博陆山出产。博陆山“千年梨园”里最老的一棵梨树已有近千年树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当地人都叫它“千年梨王”。当地梨农说,“千年梨王”每年收成在一百斤左右,最多可达一百二到一百三十斤。2023年11月的山阳大梨竞拍活动中,“千年梨王”树“龙头枝”上的一对山阳大梨,双果竞拍最高价达到2200元。
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山阳人就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从事着粮食和各类林果生产。如今,山阳村深耕“山阳大梨”品牌,依托千年梨园和千年古梨树群,成立以大梨种植、销售为主体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山阳大梨产量连年增长,现年产量达2500吨左右,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延伸“山阳大梨”产业链,山阳村研发了秋梨膏、梨花酥、梨花水饺、梨花际等一系列“梨”系美食,并创新发展文创产业,设计制作了百年梨木发簪等“周边”,助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目前,山阳村梨花水饺的年销售额已达600万元,甚至超过了单纯卖梨的收入,真正实现了一棵梨树、两季收入的美好愿景。”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自豪地说。
从遥远的明代至今,山阳大梨依然稳坐山阳村根基产业“交椅”,与山阳村民共同绘就动人的乡村幸福景。
万棵树走上文化旅游路
要“守成”更要“变革”。梨树种植产业是山阳的根基产业,但仅靠梨树种植并不能让村民过上足够富裕的生活。曾经的山阳村“靠山吃山”,凭借石英石开采加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考虑到山阳村产业持续性、生态保护性,从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出发,2010年山阳村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直至2018年彻底关停石英石矿产开采加工厂。期间,山阳村在考察并学习了四川等多地文旅发展路径后,全村上下一心,立足自身“梨”产业优势,踏上了以古梨园为核心的生态文旅振兴之路。
“发展乡村旅游,山阳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王成敬细数山阳的文化旅游资源,“除了博陆山和千年梨园,这里还曾是西汉大司马霍光的封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的饮马地,有霍光冢、商周遗址、汉代遗址、千年古井、道教麻姑洞等十多处历史遗迹,我们投入了300多万元对历史遗迹进行了修缮保护。”
2013年,博陆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5年,村集体全额出资成立“共富公司”——潍坊博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原来村办矿石加工企业关停后的几百名工人也全部安置于新的物业公司、旅游公司重新就业。
人间四月芳菲尽,博陆山的梨花始盛开。四月初,当古梨园的梨花开满博陆山,一年一度的“山阳梨花节”就开始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赏梨花、逛大街、看演出、观非遗、品美食。“山阳梨花节”已持续举办16届,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创收3000多万元,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庄500多人就业。2025年的梨花节还策划了“漫步梨园”摄影活动、梨园文化展演、“上春山”环山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除了山阳梨花节,共富公司还持续举办了多届采摘节、文化艺术节和百合节等,逐步形成了“春观花、夏赏绿、秋尝果、冬品树”“游千年梨园,品梨花水饺”以及“认养梨树,休闲采摘”等特色旅游服务,全年调动旅游门票、餐饮服务等总收入超千万元。山阳村抓住发展机遇、加大优质供给,文旅市场持续绽放“一路繁花”,山阳村也正式走上了三产融合致富、共享发展红利的道路。
“我们聚力发挥节会经济拉动效能和辐射效应,持续发力发展‘文旅+’产业,从农家乐、乡村民宿到特色美食,再到时下流行的研学、露营,一年四季博陆山都氛围感满满。今年我们还将实施矿坑修复项目,对矿坑进行改造修复,包括景观填方、景观绿化工程、垂直绿化工程,进行土壤改良、现状树移植整形和新增乔灌草栽植,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照明电气工程和景区智慧系统。”王成敬说。
如今有着“昌邑第一大村”之称的山阳村,梨花盛放、梨韵飘香,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科技农业方兴未艾,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老百姓也捧上了生态振兴的“金饭碗”。
走在山阳村,迎面而来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是乡村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底气,更是村民辛勤付出的最大收获。今天博陆山呈现出的美丽风景,是山阳千年历史的最美“留影”,也是“山阳大梨”这一农遗良品为这座山村赋予的最纯粹的“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