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 大“鲜”机
时间:2025-08-07 15:55:2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雅洁 字号:【

  当下,正值鲜食玉米大批量上市的时节。不同于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是在灌浆盛期采收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加糯玉米等,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这类以鲜嫩果穗或籽粒为食用对象的玉米品类,正从田间地头快速涌向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折射出消费端新需求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近年来,随着消费理念变化和对健康饮食的新追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饱腹”“美味”逐渐向“营养均衡、新鲜便捷”转变。鲜食玉米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口感好的同时兼具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属性,充分满足了现代人对营养、美味与健康三者平衡的追求。

  消费端有需求,生产端就有动力。尽管鲜食玉米的种植成本略高于普通玉米,但其“能种两季,上市快、卖价高”的特性,仍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成为助农增收的有力抓手。据媒体报道,按亩产3000棒估算,鲜食玉米每亩产值可超5000元,扣除成本后,产出效益仍远高于普通玉米。

  鲜食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与科技的双轮驱动。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鲜食玉米技术指导意见》《“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从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到产业规划形成政策体系,为鲜食玉米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品种选育、保鲜加工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可生啃的“牛奶玉米”、含花青素的紫黑色玉米等各种各样功能性的鲜食玉米层出不穷,还有139℃瞬时加工的NFC(非浓缩还原)玉米汁,在确保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生物利用率和抗氧化活性双提升,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30多个饮品品牌。诸如此类由鲜食玉米衍生而来的休闲食品、功能性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鲜食玉米的崛起并非孤例,而是整个鲜食农产品赛道加速扩容的缩影。当前,我国鲜食农产品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季节性供需失衡、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产销模式,推进精深加工与产业集群发展,构建起从田间至舌尖的全链条品质管控体系,让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形成合力,激活鲜食农产品的市场潜能。

  这条“鲜食”赛道,一端紧密连接着消费者对“鲜、优、健”的迫切需求,另一端则深度连接着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未来,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冷链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的深化以及政策支持的加码,鲜食农产品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餐桌选择的丰富与生活品质的提升,更将为农业提质增效、乡村产业振兴开辟出一片充满活力的“新蓝海”。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