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季来了
时间:2025-07-09 14:38:0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黄春晓 吴大庆 字号:【

  进入夏季,就逐渐进入了杨梅季,面对市场上不同品种的杨梅,怎样选到心仪的杨梅?杨梅又有哪些营养价值?怎样处理才能吃上健康又美味的杨梅?吃不完的杨梅该如何保存?

  杨梅是我国南方时令水果

  杨梅属杨梅目、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杨梅。杨梅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自古以来广受百姓青睐。

  杨梅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且品种繁多,如浙江的“东魁”、福建的“乌梅”、广东的“白杨梅”等。成熟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大多数品种最佳采摘和食用时期集中在5月至7月。

  杨梅应该怎样挑选

  眼下江浙沪地区杨梅正大批量上市,市面上有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以及白杨梅等不同品种。消费者应该怎样挑到心仪的杨梅呢?

  挑选杨梅首先得根据色泽、大小来辨别品种,因为不同品种的杨梅具有不同的风味。

  以浙江宁波市面上常见的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水晶杨梅和夏至红杨梅四种为例。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成熟时颜色呈紫红或紫黑色,正常情况下东魁杨梅果实相对较大,荸荠种则更“小家碧玉”些。水晶杨梅和夏至红杨梅属于白杨梅品种,水晶杨梅以白色为主,略带黄色或淡粉红色,夏至红杨梅则一般为粉红或深红色。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品种来选择自己想要的甜酸度。

  荸荠种杨梅、东魁杨梅充分成熟的时候口味以甜味为主,略带酸味或没有酸味,甜酸适中。水晶杨梅和夏至红杨梅的酸味较为明显,但酸甜适中。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带有一种独特的鲜味。

  根据个人口味选好了杨梅品种之后就要进一步判断杨梅的成熟度。

  一般来说,色泽越深的杨梅成熟度越高,酸味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对于水晶杨梅来说,白中带黄、带粉红色甚至呈现透明状的果实,风味更饱满,口感更好。

  另外,同一品种的杨梅,果形越圆整,发育越充分;肉柱越饱满,吃起来口感越柔润。这样挑出的杨梅不仅汁水充沛,而且果肉肉质细嫩。

  杨梅的营养价值

  作为时令水果中当之无愧的“顶流”,食用杨梅鲜果对于人体主要有四大好处。

  第一,杨梅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肠胃健康。第二,杨梅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C,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增强人的免疫能力。第三,杨梅富含钙、铁、镁、钾等微量元素,食用杨梅能够帮助调节人体体液平衡。第四,杨梅含有大量有机酸,能够健胃消食帮助消化。

  杨梅怎样保存为佳

  杨梅表面凹凸不平,怎样处理杨梅才能在确保健康的同时又保存风味呢?

  杨梅多产于丘陵山地,生长环境好,远离污染源,且杨梅从幼果到成熟,时间仅为三个月,被污染的风险较低,所以实际上直接食用杨梅是非常安全的。

  当然,想要在确保健康的同时又保存杨梅的风味,建议将买回家的杨梅用常温或者冷却的饮用水冲洗、浸泡,时间不用长,3至5分钟即可,然后沥干或晾干杨梅果实表面水分。杨梅清洗时可能会出现掉色的现象,因为杨梅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清洗时由于水的溶解作用,部分花青素会从果肉中释放出来。

  若想要尽可能久地保存买回家的杨梅,首先要先进行挑选,去除成熟过度的、已经发软的、果肉有破损的杨梅。剩下的杨梅放在碗盘或者篮子等容器里,放进冰箱里冷藏即可。一般新鲜杨梅可以在冰箱冷藏保存一周左右。如果用的是敞口容器,则需要覆盖保鲜膜。这样做主要是防止杨梅果实水分蒸发。

  当然,如果仅短期存放1至2天,只需要将杨梅放在室内通风、阴凉处即可。

  倘若想将杨梅保存得更久,可以将经过挑选的杨梅装入保鲜袋进行冷冻。食用时,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常温饮用水化冻后食用。另外,将冰镇杨梅放入酒饮和饮料中,风味更佳。

  有虫的杨梅还能吃吗

  吃过杨梅的人应该都遇到过杨梅虫,由于杨梅没有果皮等包裹,果肉直接暴露在大自然中,所以很多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也喜欢杨梅。杨梅中的白色小虫子其实是果蝇的幼虫,在体内根本活不了多久,吃进去是没有问题的,还能补充点蛋白质。如果还是有心理负担,可以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果蝇就会自己浮出来了。

  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水果每天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克〜350克。如果水果只吃杨梅的话,建议一天最多吃20颗杨梅,具体还要看杨梅的个头;如果一天中还要吃点别的水果,那就还得再少吃几颗。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