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也是加强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需要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更需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建设。
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包括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在内的五类基础设施建设。同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10月,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包括现代设施农业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和机制创新,创设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常态化开展项目储备与融资对接工作,在创新资源配置、打造抓手平台、投融资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4月,融资项目库开发升级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综合融资服务平台(也称“企业版直通车”),成为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
主要建设成效
储备对接成效显著。截至3月末,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已累计储备项目6.18万个、投资总额4.28万亿元,融资需求1.68万亿元;已获得贷款授信项目3.41万个,授信金额8600.82亿元,授信率达51.2%;实现贷款信用项目3.38万个,用信金额4948.11亿元,用信率57.53%。其中部级重大项目累计储备807个,投资总额4054.49亿元,融资需求2426.36亿元;已获得贷款授信509个,授信总额2361.02亿元,授信率97.33%;已实现贷款用信443个、用信总额1161.27亿元,用信率49.19%。
“总对总”机制基本建立。部级库累计授信6808.81亿元,用信3557.08亿元,平均贷款期限8年,平均贷款利率4.59%。累计支持现代设施农业项目1202个,授信3711.7亿元,授信规模占总授信近55%,平均每个项目授信金额达3亿多元;其中971个项目用信1867.4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用信超过1.9亿元。分银行看,农发行累计授信超过4000亿元、用信超过2600亿元。农业银行累计授信超过300亿元,用信超过150亿元。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累计授信超过250亿元,用信超过100亿元。
设施贴息不断扩容。2023年各地贴息6.39亿元,中央奖补4.09亿元;2024年各地贴息7.11亿元,中央奖补4.28亿元,两年累计撬动金融和社会投资1600多亿元、补贴2万多个设施项目。贴息金额超5000万元的省份有浙江、贵州、河南、河北、辽宁、广西6个。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补助设施农业建设,以县为单位推进老旧设施和生产设备改造,补贴额度达30%。
功能拓展
紧紧围绕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这个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公益属性,强化科技赋能,打通堵点难点,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融资项目库升级为更加开放、高效、精准、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有效促进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政策联动、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共同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技助力、数据加持、多方共赢”的农业产融新生态。
未来展望
汇聚各方资源共建共享。持续邀请更多金融、保险、担保、基金、领军企业等入驻,建立信息发布、需求匹配、供需对接、信用评价等机制。并将定期与入驻合作单位召开融资推介会、发布融资信息。
联合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对接会、路演和诊断会商。从安徽省开始,后续持续开展多场专题融资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开展融资路演、融资诊断和融资辅导。
落地更多省级子平台。重庆市级平台2024年9月已上线运行,安徽子平台已完成开发,深圳子平台也在持续落实中。
谋划适合平台推广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围绕各地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全域涉农产业升级迭代规划咨询、全口径政策咨询、全产业链融资咨询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管理咨询。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