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高温空气能热泵的温室主动蓄热供热技术
该技术采用高温空气能热泵技术,使温室大棚实现昼夜循环供热。白天热泵吸收温室内高温空气热量,转化为热水通过地暖管加热耕作层土壤,夜间从土壤中提取热量为空气补温,维持稳定的土壤与空气温度。该技术采用农业专用空气源热泵(5〜20P)、循环泵、环流风机及智能控制装置等设备,管道采用耐压8公斤/平方厘米的PE/RT/PE-X/PP-R管,水温范围5〜45摄氏度。
2设施果园智能防雹网防灾减灾技术
该技术专注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拉绳式、半自动及手机远程控制实时可视自动收放系统,有效应对冰雹、霜冻、降雪、遮阳、避雨及防鸟等灾害,减少冰雹损失60%〜90%,延长果园经济寿命。该技术拥有30余项授权专利,与科研院所合作,技术已推广近万亩,实现云端+手机APP远程控制。
3设施种植伴生雾化植保技术
该技术为全球首创双极复合雾化技术,融合常温与加热雾化形成复合链溶雾,精准控制雾滴(均匀度>90%),悬浮时间延长3〜5倍,显著提升雾滴控制及活性保护。适配消毒液、生物制剂及主流农药,实现无死角覆盖,农药利用率提升30%、用量减少40%。集成AI智保云实现自动化作业,结合物联网与专家系统,支持远程诊断与精准管控,农药有效利用率可达85%。
4温室吊轨自走式智能喷施机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棚室架构和环境特点,采用轨道自行,高浓度射流喷雾洒式方式的新型喷药机。实现了智能控制,风动漂移粘着,消除虫、菌寄主,提升肥药利用率的功能。其核心优势为:灵活适配,8米〜14米温室选用直流锂电机型,14米〜20米温室选用交流轨道供电机型;空间优化,采用DN25杜欣钢管轨道钢丝离地3米吊装,不占用生产空间;高效传动,齿轮传动结构承载强、响应快,无级调速最高达3米/分钟。
5稀土转光膜技术
该技术可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紫光和黄绿光转换成作物光合作用利用率高的红、蓝光,从而改变阳光透过膜后的光质,使植物充分利用光能,进而形成“光肥”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促进设施蔬菜增产提质。该技术采用无机稀土氧化物与有机配体协同,可实现精准光谱,激发UV和绿光,发射匹配叶绿素吸收峰;具有超高稳定性,耐酸碱,抗紫外老化,寿命可达5年,光子转化率≥85%。该技术增产显著、高效降本,可使茄果类增产10%〜50%,叶菜类生长周期缩短7天、亩收益上升40%,农药用量大幅降低,综合成本降低20%〜30%。
6设施蓝莓全程数智化生产管理技术
该技术在蓝莓全产业链各环节研发并应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形成覆盖育种、种植、采收、分选、销售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在产业链上游,通过云农臻优智慧农业平台整合育种、种植、采收全流程数据,已积累200多个作业模板和10万余条作业数据。在产业链下游,基于云农臻选一体化方案实现收储、分选、包装的标准化管理,结合智能冷链物流与仓储系统精准对接产销,生产效率提升15%。
7生猪精准饲喂与数智节粮装备技术
该技术涉及从原料、检测、营养、生产制造到饲喂各环节,通过智能算法建立全链路数字化在线连接,建立智能饲养系统,进行精准饲喂、分栏管理、环境调控等,从而实现个体精准营养,提高生产效率,节约饲料粮消耗,养殖降本增效。同时,可以有效节粮,全程料肉比从2.9降至2.5,每头猪节粮44公斤,豆粕用量从15%降至10%,减少进口依赖。
8生猪自动干湿料喂料技术
该技术以“自由采食、科学限饲”为出发点,采用底部双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生猪日龄、生长阶段、采食习惯等数据精准计算投喂量,支持定制化饲喂曲线,如幼猪采用多餐次稀软饲料。可实时监控饲料余量、投喂时间或投喂量等数据,实现饲料的科学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恒压技术,确保水压不稳定时仍能保持最佳水料比,精准控制饲料的干湿比例,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能自动生成采食记录,异常采食量自动预警,并支持手机和电脑远程管理,实现智能化养殖。
9猪场轨道视觉机器人技术
该技术以云服务平台为载体,以“非接触、零应激”方式,采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解决种猪养殖过程巡栏、测温、盘点、测背膘、估重等问题,减少养殖人员对种猪生长的干扰。可实时采集畜禽生长数据,对行为、体温、声音等进行多维度监测,实现生猪的健康预警。通过精准饲喂并动态调整饲料策略,减少浪费;可自动化完成巡检、饲喂、环境监控等任务,节省人力,实现降本增效。
10基于AI机器视觉的高通量鱼类计数技术
该技术采用AI机器视觉技术(高速摄像头+智能算法),开发了滑道式的高通量鱼苗计数装置,确保每一尾鱼苗都分散的经过摄像头取景区域。运用先进机器学习理论提出了鱼苗运动预测模型和关联算法,通过连续多帧计数,克服了鱼苗粘连对计数准确性的影响,独特的鱼苗分离模块能够实现鱼苗自动限流,保障鱼苗在线计数精准稳定。非接触式鱼苗计数每小时可达20万〜30万尾,效率为人工的180倍,还可自动记录数据并进行图像复核,生成计数报告,方便后期维护、数据回溯和远程服务。该技术可避免鱼苗损伤,降低疾病风险,提升成活率,节省人力成本。
11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池塘形状结构,建设了圆形漏斗状底排污池塘,通过动力涡旋,及时将养殖过程中池塘内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带入池底排水口,利用水压差将污物排出池塘。穹顶保温棚不仅起到夏季遮阳降温、冬季封闭保温的作用,还能够延长生长期2〜3个月,缩短了养殖周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能做到全年养殖。池外配套水污分离设备和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系统,粪污收集后资源化再利用,尾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实现池塘内清洁生产,养殖外环境不受影响,还可以与稻田、莲田、果林等农作物结合,鱼水养田,资源互用,达到鱼、粮、果、菜共丰收。
12水产养殖用空气悬浮增氧机技术
该技术使用空气悬浮离心增氧机突破动压空气轴承、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高效三元流离心压气机及智能调速控制等关键技术。动压空气轴承创新采用了多片箔片搭接设计,保障了机器高速运行稳定性。适用转速高达100000 rpm,无需润滑油,可以适应复杂工况。能够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等问题,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13生物絮团—原位硝化循环水对虾养殖技术
该技术创新性构建了针对虾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循环水养殖解决方案。幼虾阶段(生物絮团标粗技术),通过精准调控养殖水体碳氮比(C/N),将氨氮等有害物质高效转化为对虾可摄食的菌体蛋白,不仅有效解决了幼虾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积累难题,还可节省10%〜20%的饲料投喂量。成虾阶段(原位硝化循环水养殖),创新采用“气提式滤料生化装置”,实现原位高效消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水体增氧和底部旋流高效集污,避免了传统循环水模式的高频循环和高水位落差,较传统模式节水、节能50%以上,COD与氮排放量降低超60%。
14储粮粮仓辐射制冷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粮仓的围护结构外表面,如仓壁、仓顶等,采用人工粘贴、喷涂等方式,施工及应用过程不会影响仓体的正常使用,且无需调整仓体建筑、设施等结构。属于被动式降温,产品应用后可实现全天24小时自发降温,无额外能源消耗,在高温、太阳辐照强等最需控温阶段,降温效果尤 为显著,绿色环保、节能减排。
15农产品闭环除湿热泵干燥技术
该技术采用“闭环除湿”替代传统“开环排湿”干燥技术,通过密闭循环系统冷凝除湿,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能耗仅为电加热干燥的10%〜20%,空气能技术的30%〜50%。能够突破环境温度限制,支持升/降温干燥,密闭设计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杜绝蚊虫污染,锁住挥发性成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适用农产品范围广,解决海鲜、肉制品、花叶等特殊物料燥难题。
(供稿: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联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