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全力推动良种良法、有机肥施用、统防统治、基地联结、基地认证“五个全覆盖”,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连续四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2023年全县茶叶产量7.2万吨,产值75亿元,综合收入达180亿元。
茶叶良种良法全覆盖。一是选好品种。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消费者茶饮产品需求,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因素,以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为标准,从野生茶树资源中选培或从外地引进一批优良茶树新品种,助力本土新茶饮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湄潭苔茶、黔茶1号、金观音、金牡丹等优良茶树品种30余种,丰富了湄潭茶树品种结构基础。二是育好品种。整合资金资源,依托湄潭县农业园区,建立新品种研发基地。建立“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全县有育种条件的镇村参与茶树品种繁育。大力开展黔湄601、福鼎大白茶等传统品种育种,并响应甲秀茶、茉莉绿茶等爆款茶饮原料需求,探索开展金牡丹、金观音等新品种轮换育种。2023年全县共计繁育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金观音等优良茶树品种380余亩,为周边地区茶园建设和湄潭县低产茶园改造提供种苗保障。三是推广良种。整合科技特派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等力量,实行农技专家“一对一”帮扶茶企、镇村制度,定期到茶企、镇村开展技术宣讲和指导,广泛宣传推广已试验成功的优良茶树品种,引导茶企、茶农做好补植补造和更新换代,提高茶园亩产值。2023年,全县补植补造和更新换代约3000亩,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
茶园有机肥施用全覆盖。一是统一采购肥料。为确保茶园有机专用肥等农资货源充足和降低茶农自购成本,推动镇村成立供销社,并组建茶园有机专用肥询价小组,实地前往贵阳、遵义等地农资市场和肥料企业,对照询价清单逐一开展询价、议价,并做好农资衔接、采购、调运,保障茶园有机专用肥质量和供应。截至目前,部分镇村已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如,永兴镇与贵州开磷集团建立有机专用肥供销合作关系,定期配送茶叶有机肥、专用复合肥;复兴镇与贵州雅升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定期配送有机专用肥。二是统一指导施肥。发放《湄潭县茶园标准化管理实用技术手册》5.5万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变茶农施肥意识,指导茶企、茶农综合考虑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茶树年龄、茶园产量、茶树长势、耕作管理水平等因素,严格按照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科学施肥,做到肥料施用时间、用量等相对统一,扭转茶农对施用肥料长期形成的“多施就高产”观念。目前,有机专用肥覆盖率达100%。三是统一管理用肥。制定《湄潭县茶叶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县级层面组建以法院、检察院、农业农村局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的茶园安全巡查组;镇村层面整合茶管员、寨管家、护林员等力量,依托“茶镇长”,组建茶叶专班随机分片开展茶园巡查,建立协调联动通报工作机制,从严从快办理各类涉茶案件,严厉打击违规使用肥料行为,全力维护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统防统治全覆盖。一是专业化防治培训。制定《湄潭县2023年茶园统防统治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茶园防治内容,依托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专家库”力量,通过专家集中授课、基地学习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茶农、茶企等主体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茶园管理技术等专题培训,讲解绿色有机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内容,现场演示茶树修剪、开沟施肥、松土除草等实操技能,提升茶农、茶企茶园管理水平。2023年,全县共组织茶园管理现场培训会90余场,培训茶农近4000人次,覆盖15个镇(街道)52个村(社区)。二是机械化防治作业。按照“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农药种类、统一技术标准”原则,对相对集中连片茶园,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等主体,利用无人机、开沟机、修剪机等农具设备开展飞防、开沟、修剪等茶园作业,实现茶园耕、收、运“一条龙”运作,大大提高了茶园管护效果和效率。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持证上岗无人机操作手90人,无人机100余台,开沟机、剪茶(采茶)机等各类农机60000余台。三是常态化防治宣传。充分运用村村通小喇叭、群众会、宣传车、电视、报纸等方式,宣传不同季节统防统治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统防统治的利好,面对面向农户算清茶园统防统治“增收账”,推动茶农从“要我统防统治”到“我要统防统治”转变。2023年,共开展以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三不准八禁止”“十必须十严禁”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3500余场次,悬挂横幅、标语等80余条。
茶叶基地联结全覆盖。一是国有企业联基地提质。依托贵州湄潭茗城农商旅集团旗下的贵州耕田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专业性优势,将全县6.12万亩茶园进行集中管理,与茶农进行合作,推动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湄潭茶叶质量与国际市场标准接轨。目前,已先后投入9.48亿元打造欧盟标准有机茶园(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叶品质大幅提升,为推动企业联基地探索了路径。二是民营企业联基地增效。出台《湄潭县茶业企业联基地实施方案》,以“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全县茶叶加工企业与农户合作,共同参与基地管理,打造企业原料基地,实现茶青优质优价,达到农户得实惠、企业增效益的双赢目标。目前,全县5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了茶青原料基地。三是合作社联基地惠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参与经营、提供信息、提供服务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茶园基地联结,获取集体收益。如,马山镇马山村以“党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管理,与相关公司签订协议,打通茶叶销售渠道,2023年联结基地700亩,带动400户茶农分红7万余元;兴隆镇龙凤村将茶农分散茶园集中流转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入茶叶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打造,通过搭建企业与茶农桥梁,为企业提供证件办理、沟通联络、纠纷调处等服务,每年可获得集体经济收入4万余元。
茶叶基地认证全覆盖。一是夯实认证基础。充分发挥茶青收购“职业经纪人”作用,建立每个区域茶青销售清单,摸清茶青销售底数,建立每日抽检制度,实现茶青来源可追溯,倒逼茶农和茶企筑牢茶叶基地认证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全县已认证茶叶收购“职业经纪人”1249名,覆盖全县8万余户茶农,开展茶青农残检测现场指导培训20余场次,指导16个茶青市场开展茶青农残检测,共计检测茶青样品近2万个。二是取得认证资格。对标对表《茶园欧标生产技术规范》《茶园欧标评价实施规则》等要求,完善配套设备、人员配备等硬件要素,及时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和签订颁证审查协议,定期记录茶树病虫害防治、修剪采摘、加工运输等指标内容,获取有机茶原料生产、有机茶加工、有机茶销售等资格证书,推动茶叶基地认证价值实现。目前,全县149家茶企获SC、ISO9001等质量认证,41家企业完成茶叶出口原料种植场备案,出口备案基地面积30万亩,2023年全县完成茶叶外贸出口4000余万美元。三是严格认证管理。以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为载体,联动各级各部门强化对土壤、水和空气质量管控,全力推广茶园生态健康管理技术,从源头为茶叶基地认证打牢基础。同时依据国际标准,由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会同第三方制定茶企和茶农易懂易用的茶叶质量检测和认证标准,邀请专家对茶叶基地认证工作进行培训讲解,及时指导企业开展欧标认证等高标准茶园认证工作,坚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以品质强品牌,全面提高茶企市场竞争力,提升湄潭茶叶品牌影响力。2023年,“湄潭翠芽”品牌价值达到40.34亿元,同比增加14.3%,“遵义红”品牌价值达到25.69亿元,同比增加9.6%。
(作者:陶通艾,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委改革办副主任 ;郑建波,贵州省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工作中心主任)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