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顺县掘金“土特产”
时间:2024-07-04 10:13:2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包伦金 彭林 字号:【

  时序更替舒展生命的律动,生产劳作铺展壮美的景观。4月9日,笔者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颗砂乡旭东村,层林青翠,田畴焕新。该村党支部书记田绍家正在“打包”刚孵化的一批凤头鸭鸭苗,准备送到合作农户家中进行“寄养”。

  近年来,颗砂乡旭东村锚定产业“赛道”,依托独特资源品种,采取“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生产模式,发展凤头鸭养殖业,助力特色产业经济向善向好。

  特色产业描摹发展底色

  走进旭东村凤头鸭养殖基地,让人眼前一亮——凤头鸭住进了豪华“套间”,喂食、饮水统一供应,采光、通风一应俱全,服务保障无可挑剔。

  这是旭东村家繁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品的试验形式,通过将雄性种鸭单独“看管”,筛选出基因纯度更高的凤头鸭,保障孵出的鸭苗品质更高。

  据介绍,凤头鸭品种十分稀有,因其头顶白冠,足似凤凰,得名“凤头鸭”,土司时期也曾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又名“贡鸭”。凤头鸭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出色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当前售价能达到150元左右一只,市场前景广阔。

  借助凤头鸭特色养殖业,旭东村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按照合作社计划,今年8月起凤头鸭进行规模化上市销售,以10万只销售目标计算,预计年度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50万元。除此以外,该村一方面继续实施优质品种培育计划,一方面探索凤头鸭深加工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凤头鸭注入品牌含量。

  看准了就抓紧干

  清早,田绍家来到该村凤头鸭养殖基地,细心察看鸭子的长势,然后将养殖基地新出的鸭蛋送往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再将孵化基地孵出的鸭苗配送给养殖大户。作为凤头鸭养殖产业的带头人,每周二,田绍家都会重复这样的流程,确保凤头鸭产量达标、如期上市。

  “只有找准定位、做出特色,才能脱颖而出。”谈及该村为何发展凤头鸭养殖,田绍家思绪万千。他介绍,在2018年至2021年湖南省农科院驻村帮扶期间,工作队队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村有6只鸭子与众不同,经研究发现属于品种稀有的凤头鸭,于是开始尝试性繁殖培育,并定期进行基因检测、提纯复壮、扩大种群,同时完成了新遗传资源品种的鉴定申报。

  了解到凤头鸭品种稀缺,品质优良,同时得益于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支持,田绍家萌生了在村里规模化养殖凤头鸭的念头。

  旭东村山林俊秀,清泉流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非常适宜发展养殖业。看准了就要抓紧干,于是田绍家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利用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殖凤头鸭。合作社一开始就精心谋划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绿色、安全、环保的发展理念,采取“稻、鸭、鱼”共生养殖模式,提升产品品质,走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于是,轰轰烈烈的集体事业开始燎原。

  带动群众致富是硬道理

  来到颗砂乡年丰村农户尹文兵家中,只见屋内摆满了凤头鸭孵化箱,鸭蛋整齐地排列槽架之上,孵化箱通过设置恒定温度和湿度,确保最佳孵化条件。这是旭东村家繁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委托尹文兵管理的小型孵化基地。据悉,每台孵化箱一次性能够孵化4536只鸭苗,一个月便能完成一批次孵化出壳,该孵化基地6台孵化箱每月预计孵化量将达到近3万只,今年预计孵化10万只。

  发展特色养殖,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道必答题。田绍家带头尝试新品种养殖凤头鸭,从2019年起规模化养殖,到目前养殖总量超过6000只。如今,鸭苗孵化实现了稳定的量产,优良的品种、独特的产业、广阔的前景让田绍家开始思考如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为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往年合作社通过向村民免费发放鸭苗进行散养,由于每户发放鸭苗数量少,产量有限导致村民养殖积极性不高。从今年开始,合作社计划在本村挑选10多户意愿强、有条件的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每户提供500〜1000只鸭苗,待三个月成熟期后由合作社按照每只7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每户纯利润将达到1.5〜3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一方面为农户免费提供鸭苗,另一方面进行兜底回购,让农户无后顾之忧,同时养殖期较短,不耽误正常劳作生产,对于村民来说好处多着咧。”村干部王小玲向笔者介绍。

  除了带动本村村民养殖凤头鸭,合作社还吸引了周边村镇农户入伙,目前发展颗砂乡白龙村、年丰村、上马村,灵溪镇司城村共33户村民合作养殖,集体经济势头正旺。

  从远处眺望,青山绿水,农田屋舍,加工厂房尽收眼底,沿着“司城走廊”河道,颗砂乡尽情描摹产业蓝图,一条生态、富饶、活力的乡村经济产业带光彩夺目。

  近年来,颗砂乡聚焦产业发展,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不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激发乡村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