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播,农资先行。春季农忙的关键时节,也是农资产品销售旺季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高发期。针对“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网络违法销售种子等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启动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一粒种子、一袋化肥,都关系农民一年的口粮,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近四成,抓好春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有力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服务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统计显示,全国种子、农药、兽药、饲料抽检合格率都在97%以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农资打假也不断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当前,“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和网络违法销售种子等突出问题,就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新情况。
所谓“忽悠团”,主要就是利用群众喜爱低价产品的心理,以技术培训、赠送礼品、厂家让利等噱头,骗取农户信任,销售伪劣农资,其套路众多、隐蔽又极具蛊惑性,让人防不胜防。有的以免费送农药、免费收小麦等手段诱使农村群众到现场开会,请“大专家”给群众“洗脑”;有的打着“厂家直销”“送货下乡”等名义,把低价伪劣产品卖到田间地头……农村群众多为老人和妇女,防范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置身这些精心营造的骗局之中时,往往难以招架。此外,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种子有不同种植生态适宜区。部分不法商家为了牟利,片面夸大品种优势,故意隐瞒适宜种植区等信息。农民往往无法当下鉴别农资真伪,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上当受骗时,已于事无补。
“忽悠团”为逃避监管,往往选择比较偏远的乡镇或两省、两县交界处流窜作案。越区售种也多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些都导致对其跟踪打击比较困难。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务必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综合施策。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农资打假宣传下乡进村,提升农民朋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线上,可以用好微信群、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以通俗的语言、直观的画面,向农民推送农资购买知识、风险提示信息和假劣农资典型案例。线下,要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公开农资典型案件,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引导农民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增强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基层干部群众发动起来,构建群防群控机制。可以村“两委”为依托,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等提高警惕性,主动发现、及时报告“忽悠团”行踪,让“忽悠团”无处藏身。
日前,农业农村部已部署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违法行为。对农业生产使用量大的农资品种和群众投诉举报、违法案件发生较多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打击农资造假刻不容缓。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