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金融支农“一把手”工程
时间:2024-04-23 09:58:39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自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以下简称“信贷直通车”)以来,重庆市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部署要求,迅速构建政银担合作机制,引入更多金融“活水”,通过主体申报需求、农担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方式,积极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位推动抓落实

  重庆切实把“信贷直通车”推广应用摆在重要位置,明确责任分工,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助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会同重庆市市财政局印发《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的通知》,明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牵头,重庆农担集团承办,工行重庆市分行等7家重点银行支撑的“217”信贷直通车服务体系,聚焦工作重点,突出特色产业,指导39个区县(自治县)金融服务网点共同发力,聚力推动“信贷直通车”驶入快车道。二是强化工作协调。重庆将“信贷直通车”作为金融支农“一把手”工程,政府亲自部署、高位推进,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分片区在荣昌、潼南等区县(自治县)开展金融支农对接会,加强政府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和涉农企业之间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信贷直通车”精准发力。三是强化服务体系。强力推进“1+5+N金融服务港湾”“1+2+N普惠金融到村”基地建设,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在村内基地享受“一站式”基础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金融服务港湾61个,已建成普惠金融基地6877个,惠及1229万人,覆盖重庆主城区以外89.5%的农村地区。四是强化数字运用。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信贷直通车”地方版,推进农业农村数字金融改革创新,汇集“人—地—钱—事”涉农数据资源,完善信用服务体系,推动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五是强化赛马机制。以区县为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贷直通车”服务质效“赛马比拼”活动,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工作积极性、服务创造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浓厚氛围,推动“信贷直通车”推广应用工作整体跃升。比如,潼南区将“信贷直通车”纳入“三农”领域“潼台比武”重要内容,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评比工作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镇(街)申报财金协同奖励资金必备条件。

  多维宣传营氛围

  重庆精心策划,通过“四大结合”,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信贷直通车”宣传活动,充分营造“知信贷、懂信贷、用信贷”的浓厚氛围。一是结合重点节日宣传。利用各镇(街)赶集日、农资下乡、春季农民大培训等重大节日,会同市财政局、人行重庆市分行,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进行集中程度高、覆盖范围广、信息渠道多的大流量宣传。二是结合干部下乡宣传。充分利用主题教育下乡宣讲等重要活动,将重庆市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作为宣讲重要政策内容,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担保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领政策宣讲团,通过开展院坝会、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挂图、发放政策明白纸等方式,深入村(社)开展政策宣传。三是结合专题业务培训。在荣昌区举办“信贷直通车”培训班,组织全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分管负责同志、具体经办人员,邀请国家部委及市级相关部门领导、“信贷直通车”领域相关专家授课,提高“信贷直通车”参与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结合网络媒体宣传。在重庆卫视、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门户网站、融媒体矩阵、重庆日报等多个平台和金融机构自营网点LED大屏线上线下滚动播放“信贷直通车”活动信息。利用乡村小喇叭滚动循环播放“信贷直通车”政策,群众接受度高,宣传效果好,做到“声”入人心。

  服务保障显成效

  重庆通过丰富金融产品、创新担保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信贷直通车”贷款的多样性、自主性和便捷性,提高“信贷直通车”使用频率,推动“信贷直通车”提质扩面。截至2023年12月末,“信贷直通车”授信总金额27.88亿元,同比增长106.52%。一是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择优选择16个区县(自治县)开展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试点和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围绕全市“3+6+X”产业,共同推进粮食生产、高素质农民、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头雁”等信贷服务专项行动,开发符合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花椒贷”“柠檬贷”“蔬菜贷”“金猪贷”等10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为农业产业发展精准引入金融“活水”,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其中,“花椒贷”已有18个花椒产业主体获得贷款3097万元,“柠檬贷”已有18个柠檬产业主体获得贷款2500万元。二是创新特色担保产品。依托重庆农担集团,创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贷”“乡村振兴青年贷”“农产品保供贷”等特色担保产品,强化担保服务保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低门槛、方便快捷的担保服务,充分发挥政策性农担“压舱石”作用。三是加大贴息贴费力度。围绕全市农业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安排市级贴息资金2.53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及农业全产业链贴息2.33亿元,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0.2亿元。鼓励各区县(自治县)先行先试,创新金融支农模式,并对“信贷直通车”开展情况较好的区县给予贴息倾斜支持。部分区县与市农担集团签订《政担合作协议》,对在“信贷直通车”申请贷款的经营主体,按照不高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50%进行贴息,补贴后单个项目平均利率将降低1%〜1.5%。同时实行担保费补贴,实现贷款50万元以下“0”成本。四是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推广“信贷直通车”二维码,手机一扫即可提交申请,为客户提供贷款直达和保姆式跟踪服务。对在“信贷直通车”申请贷款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按照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担保、优先审批、优先放款“五优先”原则,简化担保业务流程,提升办理效率,确保放款时间控制10天之内,提升“信贷直通车”业务处理效率。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