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漫步在骆马湖岸边,清新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湖面上一排排漂浮式净水网箱安放有序、整齐划一,网箱上的白色浮球仿佛一颗颗珍珠缓缓随风荡漾。
骆马湖地处江苏省北部,面积375平方公里,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徐州、宿迁两市饮用水水源地。然而,无序捕捞和养殖一度让这片水域生态破坏严重。2021年,按照江苏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统一部署,在骆马湖连同中运河相连水域,1679艘退捕渔船、3227名退捕渔民全面退出。
“为了让骆马湖上的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利用大水面生态渔业的有利条件,号召退捕渔民搞起净水网箱养殖,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段斌介绍,退捕渔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转产就业面临着很大困难。为此,骆马湖渔管办充分利用退捕渔民“近水会水”“靠水吃水”的长处,依托自主研发的全漂浮式网箱和多次升级的标准化网围,按照增殖、净水、富民原则,重新规划了“退养还湖”水域,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网围和净水网箱,形成“人放天养、以鱼净水”的“净水渔业区”,成功帮助246户(566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退捕渔民“造血式”转产就业。
“政府会给我们定期培训,出现天气问题还会及时预警,教我们如何管理,让我们很安心。我家的20个网箱,能产成鱼3万余斤,不等出塘,鱼就被订出去了。”说起净水网箱养殖,退捕渔民李明春兴高采烈。退捕后,他响应了政府号召,完成了从“捕鱼”到“养鱼”的转型。去年11月份,骆马湖的码头上热闹非凡,挤满了前来收鱼的采购商,李明春家的成鱼刚到码头就被采购一空。
“随着退捕渔民养殖热情高涨,我们科学利用保护区外的限养区水域面积,最大限度满足退捕渔民‘捕转养’需求。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净水网箱区划分出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网格员3〜5名,对退捕渔民实行跟踪帮扶。”骆马湖渔管办资环处处长张伟说,为了保障退捕渔民收入,规避养殖风险,他们制定了地方标准《无框架漂浮式网箱养殖鳙鱼管理规范》(DB3213/T 1051-2022),建立起“三定三统”工作机制,对网箱生产区域、网箱技术规范和网箱生产限额做出详细规定。同时,统一了网箱单体面积、网箱行间距以及网箱生产时间等。经初步测算,2023年该地鲢、鳙总产量达8000余吨,产值超过1亿元,带动每户退捕渔民平均增收6.4万元以上。
和李明春情况相似的还有52岁的老渔民袁继宾,除了“捕转养”带来的收益,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让他十分惊喜。“退捕后,骆马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水草丰富,饵料丰富,4月份放鱼苗,10月份开始卖鱼,任由它自然生长,是不折不扣的‘生态鱼’。”袁继宾介绍,渔民养殖的全是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不投饵不用药,渔民只需做好水草打捞、湖道清理、渔网缝补等日常管护工作。收获成鱼的同时,还能改善湖区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张伟说:“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测算,净水网箱每年可以固氮76.3吨、固磷5.6吨、消耗藻类(蓝绿藻)25840.5吨,输出碳汇1372.8吨,生态效益价值约估1006.9万元。”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了渔民增收、生态改善的双丰收。
如今,骆马湖退捕渔民纷纷变身养殖能手,产出的“生态鱼”供不应求,销售价格节节攀高,净水网箱已经成为帮助退捕渔民致富奔小康的“生态宝箱”。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