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以现代农牧与食品等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推动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人才培养等给出提案。
“2023年对生猪养殖行业是备受考验的一年,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刘永好表示,从养殖收益看,猪价长时间低位徘徊,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全国绝大部分养殖户和农牧企业都严重亏损,大型猪企资金链吃紧,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个别大型猪企被迫重组。
“猪周期按照正常的周期规律,大概四年左右一个周期,现在应该是进入上升阶段,这一轮周期明显拉长,现在在底部已经两年多将近三年。”刘永好说,养猪业现在情况和以前有所不同,以前以散户、小户为主,现在规模化、体系化逐步占上风。投了很多钱,不甘心倒下的企业不断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其次,随着科技进步,管理提升和政策落实,养猪效率逐步提升,再加上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消费增长不够,供需匹配度发生改变,这些都导致猪周期拉长。
为推动生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刘永好在提案中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行业内部通过资产流转、股权投资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引导规模化猪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引导中小养殖户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发行专项长期贴息贷款或永续贷款,支持标杆企业跨越周期。推动商业银行对龙头企业给予5年期的全周期信贷支持,确保低谷期不抽贷、不断贷等。
促进猪肉消费升级。大力鼓励猪肉消费,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发放猪肉或猪肉产品消费券,支持猪肉加工制品的研发创新,丰富猪肉制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他的另一份提案围绕乡村人才培养展开。基于其多年来农业经营和乡村人才扶持实践,刘永好表示,要有效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需要打造育得出、留得住、跟得上、空间广的乡村人才生态。“只有在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汇聚扎根,才能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
如何强化乡村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刘永好介绍说,当前,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正在推进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人才缺口很大。为此,他建议农业院校在做好种植养殖、农机农艺等高等农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基因育种、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靠前探索和培育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对口人才,以满足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他认为,可以通过拓宽乡村产业空间,鼓励支持年轻人就地创业就业,把人才留在乡村。比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引导本地学子返乡创业。为回流年轻人提供贷款或补贴,降低创业风险。搭建创业平台和孵化器,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和年轻人提供场地、基础设施、法律和财务咨询等方面的赋能支持。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事业,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同时,他还建议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的多渠道、立体式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训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补贴,推动返乡创业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更多资源力量,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