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东辽河、招苏台河横贯全境,是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梨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大力推广“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梨树模式”,不断丰富模式内涵,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2022年梨树全县粮食产量达到41.2亿斤,粮食总产量稳定保持在40亿斤以上,梨树模式示范基地玉米亩产达到1077公斤,实现了稳产高产与黑土地保护的有机结合。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模式提档升级
加强配套设备研发。加强“梨树模式”配套设备研发,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出全国第一台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在实现整地、免耕播种一次性完成的同时,有效解决作业环节多、秸秆量过大、易失熵、影响播种等难题。建设农业生产单元。聚焦农业增产增效,以“梨树模式”推广应用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200公顷或100公顷)相对集中土地连片为一个单元,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推动模式提档升级。在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聚集金融保险等生产要素,建立协同推广体系,实施全程机械化操作,引进农业专家、农技专家,在现代农业生产单元,重点围绕种子、农机、农技进行科技攻关,进一步推动“梨树模式”提档升级。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梨树模式示范基地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0%左右。土壤有益生物数量明显增多,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60〜100条,是常规耕作的10倍以上。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有效减少风、水对土壤的侵蚀,数据显示,技术应用田块径流量平均减少60%,可减少土壤流失80%以上。2020年三次台风袭击吉林省,梨树模式地块表现出明显的抗倒伏能力,台风未对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加强科技支撑,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建设实验基地。深化院地、校地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持续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建设,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和机构专家、学者等在梨树县开展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在实验站聚焦东北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动态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为梨树县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开展应用研究。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梨树镇高家村打造“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安排各类试验研究项目20余项,明确“梨树模式”的作用机理,为“梨树模式”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高质量完成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任务,开展“百名硕博进百家合作社”行动,成立梨树县农科院,合力突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升级推广等关键性问题。构建标准体系。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实施国家“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梨树模式”种植技术标准为核心,探索构建秸秆覆盖、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标准体系。“梨树模式”推广应用对全县耕地质量提升作用显著。2022年全县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3.045,耕地有机质含量由2021年的2.064%提升到现在的2.086%。
加强模式推广,促进绿色稳产协同
加强制度引领。制定出台《梨树县“梨树模式”推广实施方案》《梨树县“田长制”实施方案》《梨树县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梨树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政策、机制保障。制定实施《玉米秸秆条带覆盖免耕生产技术规程》《“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强化“梨树模式”操作标准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增长。加强模式推广。全域探索“梨树模式”有效形式,依据不同生产区域、不同气候类型和土壤条件,创新形成秸秆均匀覆盖免耕种植、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等为主的种植模式,实现全域土壤类型全覆盖,推动“梨树模式”向更大面积推广。加强宣传引导。连续9年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健康土壤与粮食安全”等为主题,就黑土地退化阻控及健康管理、黑土地智慧农业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建立“黑土地发布”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农业气象、作物栽培、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生产建议、季节性预测、典型案例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黑土地保护的浓厚氛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梨树模式”从2007年200多亩的“秸秆全覆盖”试验田起步,发展到2023年全县推广面积突破300万亩。2022年,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对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加强统筹推进,实现产业绿色增效协同
通过推广应用“梨树模式”,全县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降低农业用水量。实施“梨树模式”,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升腾,实现蓄水保水,相当于增加40〜50mm降水,可延缓旱情7天至10天。特别是干旱年份效果尤为明显。实现固碳节肥。“梨树模式”应用地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10%,秸秆全量还田每年向土壤输入的氮、磷、钾相当于当地化肥施用量的25%、30%和120%,可减少化肥施用量20%左右。全量利用秸秆。在推广“梨树模式”推进秸秆还田的同时,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等方式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46%。促进节本增效。与传统模式相比,应用“梨树模式”可减少50%〜60%田间作业次数,减少了劳动作业时间。作业次数的减少,同步减少了机器进地次数2〜3次,减少燃油消耗三分之一左右,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000〜1400元。由“梨树模式”升级而来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已发展至县内40个,县域外布点建设,三年来,示范带动全县土地集约规模经营面积近4万公顷,平均增产10%,提高劳动效率1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5%以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