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47万亩以上,是福建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多年保持在福建省第五大产粮大县(市)地位。近年来,邵武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农业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出台稳粮增收政策,实施提升耕地质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链条延伸等工程,不断探索粮食稳产高产新模式。2023年,全市划定水稻功能区24.12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到470公斤/亩以上。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土空间、乡村振兴等规划衔接,对19个乡(镇)、街道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次性规划,推广实施“五化”高标准农田样板,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3.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74%,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道路通达率达95%以上。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选择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性耕地开展酸化耕地治理,推广“酸化改良剂+技术集成”模式,提高土壤pH值,改善耕地环境。推行有机肥还田。推广“绿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等减肥技术模式,示范推广种植绿肥,年种植紫云英、油菜等绿肥作物超3万亩,年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8000亩,亩施用量达2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商品有机肥5万亩,推广面积35万亩(次),全市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以上。
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行动
集成绿色生产技术。建设水稻省级核心展示示范片18片、面积2500亩、展示品种95个,推广应用优质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优质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两季超吨粮机收低留桩再生稻高效栽培、籼粳杂交品种超高产高效栽培等优良技术。推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个,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试点1个,水稻机械化率达82.7%。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开展科技服务三下乡活动,鼓励服务经营主体广泛应用北斗智慧农业信息系统。组建专业技术队伍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无人机精准施药。2023年,全年利用无人直升喷药机等机械149台,推进统防统治辐射推广面积32万亩次,覆盖率达48%。
实施产业结构调优行动
推行“粮食+经济作物”轮作。创新推广“烟叶—水稻(水稻制种)”轮作、“油菜—水稻”轮作、“蔬菜—粮食”轮作等生态高效模式,种植一季烟叶、油菜、蔬菜等作物后,推广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三赢。推广“稻—渔”生态种养。发展绿色健康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引进稻螺、稻鳖等种养技术。目前,邵武市稻渔种养标准化养殖面积达7000余亩,其中标准化面积1000余亩,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突出抓好双季早稻、再生稻、油菜、旱粮等推广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利用茶园、果园、高陡偏坡地等套种甘薯、玉米、大豆,建立高油夏(秋)大豆示范片4个,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夏播旱粮种植面积保持在4万亩以上。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
加大种粮奖补。出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措施,对种植早稻(含再生稻)、大豆增产增效示范、鼓励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给予补助,并及时落实年度水稻保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制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加大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邵武市共培育农民合作社979家、家庭农场379家、种粮大户857户。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训小组,加快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2023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增至27家,完成机耕面积7.53万亩、机插面积3.64万亩、机防面积8.72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4%。鼓励规模化经营。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共流转面积10.72万亩,流转面积超1000亩的经营主体8家。
实施产业链条延伸行动
推进粮食产地烘干。继续完善产前产后服务,提供粮食烘干、流通、加工一条龙服务,支持农业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农场、粮食经纪人等建设粮食烘干厂33个,日烘干能力1602吨,2022年烘干稻谷4万余吨,实现田间连车间,让种粮农户更有赚头。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创新“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将山、水、林、田、村一体打造,增添游玩、观赏美景元素,打造了“美丽瑶理”“龙脊梯田”“沈家边美丽田园”等“网红打卡地”。网红村年旅客接待量超40万人次,创收8600万元。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了“天福”大米、金坑好米、洪墩生态彩色米、水北巨型稻等大米品牌,全市优质稻品种推广比例达45%以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