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于开封、菏泽、商丘三角地带的中心部位,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96.3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22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57.19万吨,连续12年超10亿斤。近年来,兰考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稳产高产与绿色发展基础。兰考县获评全国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3.8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4.12万亩,高标准农田率97.7%,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8.36%,占两区面积的100%。
压实主体责任,“五主”打造工作体系
按照“投融建运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探索了“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平台主投+市场主营”的“五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体系。县级主导。县级统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个项目区成立由包乡县领导牵头,行业部门、乡镇、村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乡镇主责。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属地主体职责,统筹推进本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主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主体。平台主投。平台公司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投融资。市场主营。引进多种形式市场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规模经营。
强化统筹推进,“六个一”建设高标准农田
按照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要求,统筹推进“规划一张图、建设一把尺、管护一盘棋、数据一张网、绿色一个池、增收一本账”的“六个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一张图。自下而上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原来的田埂、路埂和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制定高标准农田规划图。建设一把尺。按照“六化”标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气、技、管综合治理,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管护一盘棋。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县平台公司、经营主体等多方参与的联动管护机制,建立“田长+井长+管护员+维修员+保险”的管护制度。数据一张网。依托通信公司,建设高标准农田数字农田信息平台和集病情、苗情、虫情、墒情等为一体的“农情”监测站,配备5G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根据空气湿温度、降雨量、土壤pH值等,实现精准调控、自动灌溉和数据预警、田长吹哨、部门报到、处置销号。绿色一个池。在每个高标准农田万亩方内,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布局100〜200平方米储粪池,每个储粪池滚动覆盖500亩地。万亩方内通过“管道+储粪池+水肥一体化机” “抽污车+储粪池+水肥一体化机”两种模式,实现粪污利用,变废为宝,种养循环,改良土壤,助推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增收一本账。经测算,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粮食作物增产约10%,亩均节水率可达24.3%,节电率可达30.8%,年均增收节支约为453元/亩。
突出技术引领,“四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结合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推广施用适宜配方肥料,中和土壤酸碱度,补充微量元素。通过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改善微生物群落,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推广深耕深松技术。通过机械深耕、深松、土壤调理等措施改良障碍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治理盐碱耕地。每三年进行一次深耕深松。通过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使土壤疏松,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推广种养循环技术。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花生壳等)及畜禽产生的粪污加工成有机肥,探索出一条“秸秆→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还田”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种养循环融合发展。经测算,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化学农药施用量可减少20%左右,化肥施用量可减少10%左右。推广数字赋能技术。依托高标准农田数字信息平台,通过“全接入一标准、全数据一张网、全产业一条链、全县域一张图、全服务一门户”建设,打造统一指挥调度中心,及时动态掌握农田环境监测数据、气象和病虫害信息、土壤持续监测信息等,精准高效完成实时预警、数字化农事生产管理和农田设施维护,实现物联农业、数联农业、智联农业、未来农业。
创新工作举措,“四机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
投工投劳机制。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内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担当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员,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和管护全过程监管,解决“政府干,群众看”的问题。建设保险机制。由经营方购买农作物成本保险,提高种植大户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防范风险能力,保障群众利益;采用“商险”基金管护模式,县财政出资为机井投保,维修员由保险公司负责,对机井进行维修,确保长期发挥作用。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管护”,鼓励投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全过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管护、维修,进一步明确权责利关系,有效发挥“保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质量监督机制。实行专班县领导、农业农村局、业主、监理、乡村、群众“六位一体”监督,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点多、面广、量大,施工质量监控难问题。联动管护机制。建立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县平台公司、经营主体、专业管护公司、保险公司和农户等多方参与的联动管护机制,建立“田长+井长+管护员+维修员+保险”的管护制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