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地处豫鲁苏皖结合部,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79.3万亩。近年来,宁陵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持续推进绿色制度创新,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实现全面提升。宁陵县获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国家级花生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优质酥梨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2年,全县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优势粮油作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公斤、550公斤和300公斤以上,粮食和油料年生产能力分别突破6.2亿公斤、1.0亿公斤大关。
重科技、增效益,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共建宁陵梨试验站,与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设立了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大、华中科技大等科研院校开展了合作,成立梨产业发展顾问团,从产前、产中到产后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举办了中国宁陵梨产业高层论坛、第二届全国梨产业发展研讨会、宁陵梨绿色发展研讨暨新品种品鉴会等大型研讨交流活动。加强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引进红香酥、夏露、玉美人、中梨4号、华山等新品种180余个,集成了宽行密植、细长圆柱形或Y字树形、行间绿肥和树下覆盖、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田间生草、梨园“三挂”等新模式新技术60余项,引进了自走式喷药机、转盘式除草机等新装备10余套,全县农业种植的稳定性、丰产性、生态性全面提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行绿色生产经营模式,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等方式,开办集中培训班12场次,走访分散培训800多次,一对一技术指导2000多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0000余份,新培育家庭农场7个、培育致富带头人15人、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
重减量、促循环,打造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工程,2022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全覆盖,小麦玉米秸秆养分还田率90.1%,玉米种肥异位同播技术辐射全县5万亩,化肥施用量比上年下降0.24%。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建立小麦、玉米、花生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以种子包衣、灯光诱杀、生物杀虫为集成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3%。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600多家,完成统防统治面积102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4.6%。引进无人机20多架,喷防面积20多万亩,优化不同种类植保机械的工作性能和作业效率组合,农药利用率全面提高。推进种养生态循环。构建“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农作物种植”种养生态循环链条,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高效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全面推广。构建林药、林粮、林禽、林草、林菜等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全县林下种植(粮食、蔬菜、药材、瓜果、油料)养殖(鸡、羊、牛)等复合面积5.34万亩。
重质量、强品牌,构建农业绿色发展链条
开展标准化生产。制定《绿色食品宁陵酥梨生产技术规程》等区域性生产操作规程,出台了花生、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葡萄等栽培技术规程。成功创建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生、酥梨)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金顶谢花酥梨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强化质量监管。以自检、抽检、委托检验等方式“定性”检测各类农产品达到7.3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9.6%。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210批次,检测合格率100%。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明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追溯示范点18个,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56个,全县37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始试行达标合格证制度。注重品牌培育。累计认证酥梨、花生、小麦、葡萄、甜瓜、羊肉等绿色食品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认证面积3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5%,位居商丘市首位。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举办“宁陵有礼”酥梨电商销售大赛、年货节、“梨花颂”直播等销售活动,电商交易达到14亿元。
重统筹、建机制,强化农业绿色发展保障
高位推动、加强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评价。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用地、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运用、基地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宣传等扶持奖励。通过财政支持,企业(合作社)融资、银行贷款、农民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民资吸纳等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强化制度、建立机制。先后制定了《宁陵县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奖励补助实施意见》《宁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梨产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宁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宁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制度》等一系列发展政策,同时在耕地质量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探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