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毗邻重庆市主城区,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重庆市重点蔬菜供应基地和市民休闲采摘目的地。近年来,璧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造重庆“绿色菜园、四季果园、城郊花园”为目标,通过选育培育良种、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打造绿色品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等多种措施,构建“璧北蔬菜保障供应区”“璧西十万亩水果基地”的农业产业布局,推动果蔬产业在绿色转型的同时高质高效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蔬菜产业重点县、无公害果菜十强县、儿菜之乡等数十项荣誉。2018—2022年,璧山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由34.28万亩提升到37.51万亩、产量由73.24万吨提升到85.1万吨,分别提高9.4%、16.2%。水果种植面积由13.7万亩提升到16.9万亩、产量由13.36万吨提升到18.1万吨,分别提高23.36%、35.5%。
选育培育良种,增添果蔬产业生态“本味”
一是建机构。与重庆市农科院共同组建重庆市璧山区都市果业研发中心、渝西蔬菜研发中心,开展果蔬新品种引进、筛选、规范化栽培等技术研究,为果蔬科学种植提供支撑。目前,已引进葡萄、李子、桃子、柑橘、枇杷等果蔬新品种100余个,80%以上品种为重庆地区首次引进。二是建体系。依托两大研发中心,培育蔬菜育苗研发主体8家,年生产蔬菜种苗3000余万株,80%种子种苗销往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建设柑橘种苗基地8个,是重庆最大的柑橘种苗供应基地之一。初步形成“科研院所支撑—企业实体化运行—种植大户应用”的现代良种繁育体系,全区水果良种覆盖率达85%,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三是建规范。全面整合各类果蔬质量标准资源,制修订果蔬产业技术章程10余项,全面覆盖种植面积较大的果蔬品种,助推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以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果蔬产业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累计建成简易蔬菜大棚和智能薄膜温室大棚超12万平方米,建设水肥一体化、喷滴灌面积近2000亩。建成特色蔬菜基地10个、专业村20个,水果基地6.8万亩。
推广绿色技术,增添果蔬产业生态“本色”
一是强化技术推广应用。根据果蔬产业发展的特点,将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指导经营主体和农户推进科学防治。全区蔬菜绿色防控面积达17.88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0.08%;水果绿色防控面积达8.1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1.25%,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强化试验示范建设。蔬菜方面,推进地下病虫和地上害虫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生物农药+粘虫板+太能杀虫灯”立体绿色防控模式,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30%以上。水果方面,推广实施以草治草、黄蚜板、防草布等绿色防控技术。尾菜处理方面,推广直接还田和腐熟还田两种技术,在璧北地区建设密封式尾菜沤肥池100口,示范“尾菜—堆沤—蚯蚓—有机肥”的生态种养循环技术模式。三是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酸化土壤治理等技术,推广“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优化施肥+有机肥”等模式,提升耕地土壤质量。通过撒施生石灰或钙镁磷肥,辅以亩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pH值提高0.1〜0.5,有机质提升5%。
打造绿色品牌,增添生态产业化“靓色”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出台《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把品牌农业发展列入农业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从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品牌农业奖励制度,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一次性奖励申报单位1〜6万元。二是推进品牌认证。大力发展优质绿色果蔬农产品,不断提升品牌数量和质量,加快培育本土农产品品牌。培育璧山葡萄、璧山番茄、登云坪脐橙、凉水樱桃、丁家儿菜、大路黄花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区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名牌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68个,最美绿色食品企业5家,最佳绿色食品产品2个。“璧山葡萄”“璧山番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是推介优质品牌。组织推介璧山优质农产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科普宣传活动、航空助农大会等,提振璧山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璧山葡萄”荣登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价值评估为6亿元。“渝璧玉”血橙、沃柑、春见等在2018年首届重庆市“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评比中获“三金两银”。“蜂糖李”获2020年第二届“三峡杯”优质脆李“果王奖”。
壮大经营主体,提升生态产业化“成色”
一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印发实施《璧山区深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培育和发展果蔬产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促进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全区现有从事果蔬等特色经济作物经营主体397个,50亩以上水果经营主体240个,30亩以上蔬菜经营主体193个。二是培育各类产业人才。根据果蔬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育。近两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500人次,其中:致富带头人300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经营型290人、电商直播10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48人、农业职业经理人39人、农村实用人才60人。三是拓展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直播带货、休闲采摘、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以绿色生态产品与优质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拓宽优质果蔬产品销路、提升产品效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