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气候冷凉适宜,农业资源富集,素有“陇东粮仓”之称。近年来,庆阳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个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以废弃物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绿色发展。庆阳市先后被确定为“陇东雨养农业区”“陇东循环农业区”和“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是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全省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26亿元,贡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元。
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夯实稳产高产基础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示范推广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新优品种,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抗旱增产、马铃薯旱作综合配套等旱作高效种植技术,加快万亩粮食高效生产示范片带建设,打造高产稳产“吨粮田”。庆阳市2022年建成万亩粮食高效生产示范片带42个,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90.21万亩,同比增长1.7%,总产达到143.63万吨,同比增长7.4%,增幅全省第一;亩产达到243.3公斤,同比增长7.5%。创新高效种植模式。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麦后移栽荏等多元化复种套种模式,每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复种农作物100万亩,破解“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传统耕作制度,不断提升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集成推广绿色技术。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等新型高效施药设备,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效率和利用率。每年推广地膜覆盖3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30万亩、水肥一体化10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1.3%、41.58%,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率达到46.04%。
壮大现代规模养殖,牵引带动产业升级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思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社参与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庆阳早胜牛提纯复壮和扩繁增量,加快湖羊快繁系、舍饲肉羊专门化新品种选育,推广肉羊“三级二元”杂交繁育模式,推进纯种扩繁和商品化杂交利用,促进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提纯复壮。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坚持全链创标、按标生产,推行种养收贮加全过程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适宜舍饲规模养殖的畜禽品种和高架网床养殖、配方精准饲喂、机械自动清粪等健康养殖技术,总结推广“五全五化”肉羊养殖模式(全舍饲工厂化养殖、全混合日粮标准化饲喂、全基因组良种化选育、全畜群无规定疫病免疫净化、全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化四链”肉鸡生产模式(安全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全循环链)、“三定六统一”生猪生产模式(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购买保险、统一回收屠宰)。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推动畜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建成百万头肉羊产业大县1个、存栏1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大县3个、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64个。
培育多元生态菌业,促进产业生态循环
创新发展思路模式。在持续做大种植业基础、做精畜牧业牵引的基础上,结合庆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突破口,探索创新形成了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循环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在种养菌三个产业之间相互转化利用、双向闭合循环,实现农业产业从过去简单的种养循环向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转变,有效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培育。出台《庆阳市食用菌产业推进措施》《庆阳市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办法》等政策文件,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绿色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7个。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企业借棒、农户还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等多种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合作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企业发展、菌业壮大、群众增收。
健全收储利用体系,实现绿色高效循环
优化收储布局。按照“县有回收企业、乡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布局,依托饲料加工企业、有机肥厂、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料-动物饲料-有机肥之间多种循环利用机制和模式,引导现有食用菌龙头企业、菌棒生产加工厂、饲料企业和有机肥企业开展菌料收储、菌棒加工、食用菌生产、有机肥加工销售等。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作物秸秆、苹果剪枝、畜禽粪便、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收储加工体系,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462个、农业废弃物资源收储加工企业7家、有机肥加工企业18家,全市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和食用菌袋料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3.9%、90%和9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6.29%。创新合作模式。支持种养合作社与食用菌企业建立“订单式”合作机制,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废弃果木、菌糠等资源,生产加工饲料和有机肥。通过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实施链主骨干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8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培育农民合作社达到7990家、家庭农场595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81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