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勇(左)与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科平在市场调研(右)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集团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双福国际农贸城建设发展的战略考量。
答: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于2023年6月29日整合重庆交运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组建的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集团主要以物流运输为核心,融合商业贸易与客运旅游,共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商业贸易产业包括农批市场、不动产经营、商业贸易、新能源四大业态。其中,农批市场以全市最大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双福国际农贸城(以下简称“双福”)为龙头,联动主城及区县重要节点市场,如观音桥市场、菜园坝水果市场、渝南冻品交易市场、潼南蔬菜市场、南川丰绿市场等10家专业市场,以“一网”和“一平台”为抓手,即农产品流通网络和智慧农贸平台,致力成为“全国领先的农产品流通平台运营商”。
当前,“双福”是集团商业贸易板块的主力军和主战场,其战略考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双福”是由重庆市政府确定的“菜篮子工程”和“民生工程”,旨在确保全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024年交易量约470万吨,交易额约430亿元,为全市80%以上的市民供应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在保障全市农产品供应、带动全市三农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辐射了四川、贵州、湖北等多个省份,辐射人口达6000万人。二是数字化提升产品流通。通过建设智慧农贸平台,实现农产品从进场、检验到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全流程信息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对接农产品种植基地、实现精准产销对接等方式,帮助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管理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问:今年是双福国际农贸城成立十周年,下一步集团对“双福”有什么样的规划部署?
答:加强双福国际农贸城“一网一平台”建设,建成以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为基础,层次鲜明、高效通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集“电子交易、产品溯源、电子商务、市场信息管理、数据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农贸平台。
坚持发展定位,打造市场规模领先、交易数据领先、信息应用领先、经营水平领先和安全指标领先的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坚持功能定位,以“服务民生、保供稳价、食品安全、繁荣市场”为宗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稳步增长。一是进一步增强产地出货和销地批发并重意识,完善全程交易服务平台。借助区位交通与地域辐射优势,集团将助力“双福”成为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同时参与和支撑重庆“五千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集群”建设,实现农产品单向批发向兼备电商集散的转变。二是加强供应链、延伸服务链、创新价值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贮存、分割、包装、运输、配送等增值服务,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同时,重构农批市场产业创新价值链,优化传统经营模式,转向线上线下协同经营,放大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和服务效能,让农产品批发商、经销商、消费者可借助现代信息工具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更为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三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畅通,保障农产品源头质量追溯。
问:新时代背景下,物流行业如何担起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集团在服务“三农”方面有哪些实践与举措?
答:近年来,集团积极响应和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企业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全方面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巩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包括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仓储设施等,改善农村物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多家快递企业资源,实现货物的集中收发与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布局仓储设施,在农产品集中产区附近建设仓储中心,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持续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为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一方面集团进一步整合供应链体系,深入农产品供应链,与农户、合作社以及加工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从生产、分拣、包装等多个环节指导,助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搭建电商平台与物流配送协同体系,开辟线上销售渠道的同时优化线下物流配送流程,实现更快速、精准配送。
三是助力农村产业升级。支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深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引导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发展质量以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拉动就业消费,吸引年轻人回乡,助推乡村人才培育和产业振兴。
下一步,集团将着力实现城乡三级物流一体化运营,打造物流实体网络运营平台。整合物流配送网络,畅通网络微循环,提升通道通达深度,建设完善以主城为核心、区县为节点、乡镇行政村为末端的城乡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城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问:冷链物流是零售生鲜配送、食品与农产品运输储存领域近年布局的重点,请谈谈集团在发挥资源优势,保障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的创新举措。
答:在保障农产品冷链运输方面,集团将着力打造“一站式”智慧冷链物流,提供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服务。通过开辟更多冷链枢纽节点,铺设冷链运输网络,拓展冷链运输品类,争取把重庆市各区县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铁海联运)精品班列,稳步推进班车均衡化、高质量发展,加快重庆西部(东盟)农产品冷链分拨中心建设,推动全市进出口农产品运贸一体化发展。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冷链运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是整合信息技术,建立冷链追溯系统,实现智能监控预警,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精准高效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竞争能力;二是优化设施设备资源,引入先进制冷设备,优先整合现有冷链资源,逐步并购或自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节能制冷效率;三是加强资源协作,拓展优质上游供应链渠道。大力探索供应链管理业务,以火锅食材为核心,打通从上游水产养殖或冻品加工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四是积极拓展高附加值冷链物流业务,逐步从农产品向医药、生物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建设特色市场服务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
问: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独特且重要位置。请谈谈集团在助力重庆发挥区位优势、加速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方面的思考。
答:集团作为重庆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肩负了“着力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使命。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集团战略愿景确立为“打造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现代物流团”。这更为集团赋予了“重庆市国家战略的承接者、国际国内供应链的组织者、综合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物流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数字物流的引领者”的定位内涵。
当前,集团的物流空间布局已融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是根据体系中的不同产业和企业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对其中时效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物流成本承担能力较强的产业,提供更为精细化的仓储管理、逆向物流等服务;二是打造完善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预测和应对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三是根据体系内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优化集团自身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节点的覆盖率和效率,为更好地满足当地企业的物流需求,集团在中心城区、主城新区及周边地区设立科学选址的物流中心、统仓共配;四是提供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跨境电商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帮助体系中的企业更好地管理其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加强产业协同,积极与服务体系的其他产业和企业协同合作,通过共同开发定制化的物流装备、共同打造智慧物流园区等协同合作方式,共同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下一步,集团将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构建重庆市现代化物流体系注入强大动力。一是打造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物流效率。推动重庆市铁公水物流资源整合协同,优化运输结构,推动“一单制”规则创新,提升一体化、标准化程度,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提升西部地区物流贸易效率。二是加强智慧物流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建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以数字赋能推动内外资源整合实现新突破,推动重庆市物流业务协同、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实现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拓展国际物流网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整合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资源和运输节点,促进多通道协同联动,提升通道能级,构建“多极驱动、多向畅通”的综合性国际物流网络,实现出海出境能力跨越发展。四是注重绿色物流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广使用新能源物流车辆、优化物流运输组织模式,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