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坐拥狮子洋、面朝伶仃洋,区域内咸淡水交汇、潮流水丰裕、渔业发达,素有珠江“千年海门”“鱼米之乡”美誉。番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是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首个沿海渔港经济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投资14.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7.8亿元,是国家级文明渔港、中心渔港和广东最美渔港。
近年来,番禺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精神,在农业农村部支持番禺纳入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财政部和发改委给予13.47亿元专项债以及省级财政2亿元配套补助资金等政策支持下,抢抓机遇、紧抓快干,全力推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绘制发展蓝图。邀请波士顿、本伍德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高质量编制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战略及产业规划、全域旅游片区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珠江口地区数字渔业总部经济中心、渔业文化和消费中心、乡村振兴典范”的战略定位,以“一港、两翼、三核、四区、五镇”的总体空间布局、“海陆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统筹要素资源集聚,打造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新型渔港经济区。
打造产业渔港,大力发展渔港经济。推动临港产业集聚片区建设,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工作基地、投入6亿元建设的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和17万平方米的海灏生物科学园相继建成,中国企业500强海大集团水产饲料、水产种苗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鳇鲸渔业、蔚莱科技、锐沣渔业等科技创新型养殖企业纷纷落户,渔港产业总规模位居广东省前列。三年来,渔区覆盖的5个镇街GDP较2021年增长15.7%,其中渔业产值增长14.6%、年产值达39.3亿元。
打造幸福渔港,持续增进渔民民生福祉。上世纪五十年代,珠江口海上渔民响应政府号召,聚集到莲花山渔港扎根生活。由于没有土地资源,渔民只能靠天吃饭,沿岸搭建棚房或以船为家,生活条件艰苦。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来,番禺区额外申请专项债13.47亿元用于渔民征地拆迁和安置小区建设,第一期安置小区预计2025年底乔迁。渔港经济区建设促进了渔区群众的转产转业,也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增加,番禺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连续6年位居广东省第一。
打造生态渔港,促进渔区生态环境改善。投入约18.6亿元实施渔港清澈、治水治污三年攻坚行动,新建4个净水厂将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5.2万吨。坚持开展海岸保洁、海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育,深入推进海鸥岛、大刀沙等美丽海岛、美丽江海岸、和美渔村建设,拆除渔港核心区一河两岸的棚房369栋并铺设污水管网,从源头解决了多年来渔民生活污水直排河涌的问题,极大改善了渔港过去“脏、乱、差”的环境状况。
打造人文渔港,推动渔家文化传承发扬。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番禺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广府文化发源地、广东知名侨乡和美食之乡的资源禀赋,推动渔港经济区与周边文旅资源联动发展,将渔港经济区与莲花山连片打造成5A级旅游区,将征而不拆的9万平方米建筑及配套用地建成渔港风情休闲街区,建设2565平方米渔家文化馆,打造集生态、休闲、科普、体验于一体的人文渔港。
未来,广州市番禺区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以“百千万工程”引领,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依港养港、依港拓渔、依港兴业、依港兴城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番禺样本”。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