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保险大省。一方面,山东农业品类多、体量大。2023年,山东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31.1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三;蔬菜、肉蛋奶产量居全国第一,水果、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531.9亿元、一产增加值6506亿元,均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山东位于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内陆与半岛结合,地貌类型复杂,自然灾害多发易发。2023年全省自然灾害以风雹、洪涝为主,雪灾、地震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7.38千公顷。基于此,山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力建设齐鲁粮仓,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山东经验”。
持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山东建立了省级农业保险管理机制,常态化统筹部门协同,共同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根据《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制定了实施意见,坚持“扩面、提标、增品”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格局,明确了要积极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印发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明确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种类和比例。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理考核遴选承保机构。建立了财政、农业农村、林业、金融监管等7个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了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和遴选方案,通过绩效考核实现末尾淘汰,通过省市两级公开遴选,保持县域承保机构适当竞争格局,有效提升了农业保险服务质效。在2023年新一轮承保机构遴选中,遴选出16家省级机构、528家县级机构,进一步壮大了机构力量,优化了市场竞争格局。
搭建农业保险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2020年8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畜牧和各保险公司,建设启用了全省农业保险补贴与管理系统平台,将政策性险种业务流程线上化,建立规范统一的保单数据核验标准,实现全省保单级数据实时上报、线上审核、合规校验、资金管理等全程留痕,有力提升了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处理保单171.5万单,涉及保费290.1亿元。
大力抓好主粮保险工作
山东坚持高覆盖率、高保障水平、高精准化水平,持续抓好三大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工作。
稳步扩大覆盖面。2023年,全省小麦、玉米、水稻参保面积达到1.07亿亩、参保率94%。其中,在94个产粮大县全面推广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参保面积9800万亩,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参保率约为86%。2024年在全省全面实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小麦参保率超90%。
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小麦、玉米、水稻每亩保额提高到了1000元、950元、1150元,覆盖了粮食生产物化成本和人工、地租成本,有效保障了农民收益。
实行差异化费率投保。参照中国农业生产风险区划地图,将全省不同县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执行不同的农业保险费率。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按照低中高种植风险,分别执行3.00%、3.20%、3.40%的费率;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按照低中高种植风险,分别执行4.21%、4.42%、4.63%的费率,有效提升了农业保险精准化水平。
切实开展农业特色保险
山东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多元食物供给,不断丰富农业特色保险品种,做好农业特色保险工作。
聚焦多元食物供给,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出台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以奖代补政策,省财政按照市县两级财政资金的50%—60%给予奖补,鼓励地方围绕“土特产”,开发特色险种。2023年底,全省特色险种达到93个,其中,省级特色险种达到11个(温室大棚、苹果、桃等3个自然灾害险种;生猪、大白菜、大葱、马铃薯、大蒜、蒜薹、辣椒、生姜等8个目标价格险种),地方特色险种82个,涵盖了主要粮经作物、园艺作物、水产品、畜产品、林特产品等,为48.29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20亿元。
聚焦提升收益保障,推广“保险+期货”试点。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山东实际,省级统一实施了棉花、苹果、花生“保险+期货”试点。在棉花试点上,2023年,全省投保面积55.8万亩、保费6134万元,提供价格下跌风险保障8.3亿元,共赔付1.23亿元、赔付率超过200%。在花生试点上,投保面积5.98万亩、项目保费621.3万元,其中,592.6万由郑商所、地方财政按照1∶1比例承担,农户自缴28.7万元、每亩4.8元,共赔付1031万元。在苹果试点上,投保面积3.96万亩,项目保费2194万元。其中,1600万由郑商所、地方财政按照1∶1比例承担,农户自缴594万元、每亩150元,提供约7亿元价格风险保障。
加快推动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虽然山东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仍有不足和提升空间。在下一步工作中,山东将扛牢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政治责任,强化农业保险政策创设、险种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推动全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持续实施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政策。做好风险等级划分,精准厘定费率,落实财政增加补贴预算,做好政策宣传推广,尽快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全省覆盖,让更多的种粮农民受益,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创新地方特色险种。用足用好地方特色险种奖补政策,梳理一批产业基础好、种植规模大、农户投保积极的特色农产品险种,省级制定保险产品统一条款,在全省范围推广。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组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升整体风险保障能力。
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功能范围。聚焦种业、设施、数字等现代农业发展重要领域,面向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保险+担保”“保险+贷款”等模式,不断强化农业保险功能,逐步扩大保险服务范围。
提升农业保险精准化水平。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数字化手段,提高农业保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理赔试点,对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开展空间位置采集,应用遥感影像技术生成作物信息地图,与实际种植情况进行比对,推动保险精准投保和赔付。
强化基层农业保险服务力量。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保险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引导保险机构强化基层服务力量,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协保人员等培训,提高农业保险承保、勘查定损等工作效能。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