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赋能 兴农富农
时间:2024-11-27 14:58:40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武琦 字号:【

  内蒙古的商都马铃薯、宁夏的盐池滩羊、陕西的米脂小米、云南的永善枇杷……来自脱贫地区的一个个农业品牌,背后是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拓宽着乡村发展路,蕴藏着群众致富经。

  生态文化筑底色

  好山好水生产好农品,自然、原生态是脱贫地区的独特优势。

  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的重庆巫溪县,海拔落差较大,气温差异显著,是巫溪老鹰茶产业发展理想之地。当地通过古树资源保护,建立生态茶园基地,将巫溪老鹰茶打造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国际影响力”的茶叶品牌。

  同是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广西昭平县,森林覆盖率76.49%、绿化率 98.18%。当地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助推茶产业发展。2023年,当地农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达5000元以上, 2.5万多脱贫人口受益。

  从茶“叶”到茶“业”,脱贫地区依靠好山好水走出了强县富民之路。

  甘肃陇南市两当县,也因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丰富的蜜粉源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蜜库”,素有“狼牙蜜之乡”美誉。两当县将狼牙蜜作为优势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通过建基地、抓品控、闯市场、树品牌,积极推广“进山入沟”“土蜂洋养”养殖模式。2021年“两当狼牙蜜”入选为“甘味”区域公用品牌。

  除生态资源,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也为脱贫地区农业品牌注入了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亮点。

  拥有着长达百年繁育和栽植历史的四川广安龙安柚、千年历史的贵州雷公山茶、近两千多年养殖历史的宁夏盐池滩羊……这些蕴含厚重历史感的农产品,诉说着乡土的故事,展示着品牌与地域文化的深厚联结。

  四川广安区打造以柚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建成龙安柚母本园观景广场、大云山龙安柚主题公园、“柚香阁”等旅游景点,进一步释放了龙安柚产业综合效益。

  贵州雷山县通过“雷公山·银球茶杯”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贵州绿茶·雷公山茶”全民冲泡大赛、贵州绿茶黔东南万人品茗及农文旅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动,充分把茶产业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体育娱乐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发掘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生态与文化的叠加,展现出特有的风土记忆,为脱贫地区农业品牌打造成就了浓浓的底色。

  产业融合强特色

  产业有特色,才能打造好品牌。

  与此同时,品牌在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强特色。

  “一挑三层油,煮粥更香浓。”长期以来,米脂小米的品质远近闻名,但“好资源”“好品质”苦于没有转化为“好品牌”“好价格”,效益并不突出。

  近年来,米脂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建立集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战略为一体的“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体系,稳步推进品牌建设。米脂小米价格从2020年平均12元每公斤上涨到2023年18元每公斤。

  米脂小米产业链也在品牌建设中得到了延伸,全县小米杂粮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达到90家。健康绿色的小米汁、清韵微醺的小米酒、米香浓郁的挂耳小米咖啡,还有各种小米零食和小米酵素面膜等10余种休闲精深加工产品……特色鲜明的精深加工让小米穿上“新衣”,华丽变身,漂洋过海卖到新西兰、韩国等国家。2023年,该县以小米为主的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收入达2亿元以上。

  为促进脱贫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脱贫地区建设69个农业产业强镇,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提升仓储冷链物流、产地加工设施、市场品牌销售水平。

  既要产得出,也要卖得好,这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各地依托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中的先行先试,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到了品牌建设中,让他们深度嵌入产业链条,有效增加经营性收入。

  “现在我们的茶产品包装上都印制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搭乘区域公用品牌的大船,我们的产品走向了北京、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也得到了市场和客商的一致好评。”贵州雷山县毛克翕茶叶公司董事长毛鹃说。

  云南昭通市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多家企业落户发展天麻产业。全市天麻产业经营主体达617户,其中州(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14户。截至目前,已开发出9个系列50余个产品,天麻加工产值由2016年的10.71亿元提高到 2023年的46.6亿元。

  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也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到了产业增值收益。据农业农村部信息,近四分之三脱贫户与各类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实现人均产业增收2600多元。2023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1.6万元,较上年增长8.5%。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脱贫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收入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帮扶支持提成色

  脱贫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打造农业品牌,离不开帮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

  农业农村部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部省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优势资源,从政策、资金、技术力量、人才引进等方面对脱贫地区品牌打造给予支持。832个脱贫县所在22个省区市均出台细化方案。脱贫县将品牌打造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产业发展与品牌打造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

  贵州省编制《贵州省农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2023—2025)》,四川省将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培育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内容,云南、青海等省印发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工作要点,压实推进脱贫地区品牌建设工作责任……

  投入有保障,产业根基才能不断夯实,农业品牌才能持续打响。

  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60%,为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持续动力。信贷资金、特色农产品保险对产业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农业农村部相关信息,2023 年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00多亿元,惠及脱贫人口262万户;2023年脱贫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超6700个、农业保险保额超过1.2万亿元。

  专业人才的引入为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统筹,启动脱贫地区品牌帮扶重点县品牌打造工作。针对帮扶重点县,明确品牌帮扶重点任务措施,倾斜支持区域公用品牌持有主体,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提升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运营能力。

  不仅要帮扶脱贫地区“创品牌”,还要帮扶品牌“建精品”,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精品战略,引领脱贫地区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自202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同等条件下脱贫地区品牌优先推荐、优先入选。

  创品牌,建精品,最终要让更多脱贫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走进市场、走向千家万户。开展产销对接,拓展市场渠道,是帮扶脱贫地区品牌建设的关键一环。助力脱贫地区农产品走进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销区,组织采购商走进脱贫地区,对接主流电商渠道……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对接,都是对脱贫地区产业的有力支持,也是对脱贫群众勤劳致富梦想的深情关怀。

  脱贫地区农业品牌打出去,名气响起来,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红火。我们相信,脱贫地区农业品牌的故事不会断档,当地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定会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