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之南,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共和县。青海省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三江源、青海湖、黄河流域三大生态圈,临高峡之险峻,傍黄河之雄浑,怀平湖之秀美,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平均海拔3200米。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羊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逐渐走出高原,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这就是“共和藏羊”。藏羊又称藏系羊,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海是主要产区。共和县是青海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属“高原型”藏羊的“共和藏羊”,是中国古老原始品种之一。
每年9—10月,是共和藏羊集中出栏的季节,也是牧民们收获的季节,膘肥体壮的共和藏羊游牧在草原上,恰似一颗颗散落的白珍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给草原带来了勃勃生机。藏羊产业作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已成为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稳定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高原净土造就高品质好羊
共和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全球无公害超净区”组成部分。这里远离工业污染,土壤有机纯净,为“共和藏羊”孕育了天然“粮库”;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这里与湖为友、以水为伴,水质优良率为100%,为牲畜、植物源源不断地提供纯净健康的饮用水;这里天然中草药资源丰富,包括冬虫夏草、甘草、大黄、雪莲、当归、羌活、麻黄草、沙参、贝母、枸杞、秦艽、党参等200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共和藏羊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好山好水好草育好羊,这句话是对共和藏羊的形象描述。它们在高海拔、低气温的严酷环境中顽强生长,铸就了独特的品质。它们身形矫健,适应能力极强,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白天放牧,夜晚归圈,采食无污染的天然牧草,喝纯净无污染的湖水,摄入生长在草原上的各种名贵药材,很多人形容共和藏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住的是风景区”。天选品种、天赐净土、天然放养造就了好味道、好营养、高品质的天生好羊。
共和藏羊口感鲜嫩,几乎没有膻味,并且由于生长在青藏高原这样的高海拔环境中,需要消耗较多脂肪产生热量抵御外界低温,其肉质比一般的家畜更紧实,脂肪也更少,有嚼劲,羊肉味十足。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奏响新牧歌
发展特色产业,就要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之路。共和县将藏羊产业作为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稳定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走出了一条藏羊产业现代绿色畜牧业技术发展之路。
近年来,共和县围绕藏羊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下足了功夫。编制完成《共和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项规划》《共和县藏羊产业发展规划》《共和藏羊品牌建设战略定位及2年行动规划》等方案规划;全力推进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76处,组建良种藏羊繁育基地6处、藏羊科研基地1处,扶持建设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3家,省(州)级龙头企业有12家。
大力扶持合作社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共组建省级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牧场12家,完成6个纯牧业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按照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打造规模养殖场和良种繁育基地工作思路,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基地+农牧民”五位一体生产模式。
2022年,共和县入选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藏羊产业园列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和县共存栏藏羊178.24万只,年出栏藏羊82.99万只,牧民人均收入增长1186.15元。
养殖变方法 牧民换“活法”
传统藏羊生产、繁殖性能较低,一般一年一胎,一胎一羔。过去,面对藏羊繁殖率低、畜群周转慢、疾病防治知识欠缺等困难,在刨除草料、人工等费用后,牧民利润所剩无几,遇到行情不好的年份甚至会亏损,使牧民生活陷入困境,极大影响了养殖藏羊的积极性。
破局,迫在眉睫。近年来,共和县以藏羊两年三胎标准化高效养殖为抓手,联合青海大学及省州县专技人员成立了技术服务团队,推广高效养殖技术,打破了母羊“一年一产”的生产现状,构建了母羊“两年三产或三年五产”的养殖新模式;藏母羊年均产仔从1年1胎提高到1年1.5胎,提高了50%。2023年共和县在9个乡镇28个村28个合作社和10个家庭牧场实施藏羊高效养殖项目,28个合作社和10个家庭牧场存栏藏系能繁母羊2.8万只,羔羊成活2.63万只,繁殖成活率94%,6月龄断奶羔羊高效养殖纯收入达250元/只,2023年实现纯收入657.5万元。
走进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尕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宽敞的现代化羊舍鳞次栉比,“咩咩”声此起彼伏。这里的羊舍与其他的普通羊舍不同,除了音响,还设有恒温水箱、喷淋系统、热泵、循环泵等设备,通过畜棚顶上的光热太阳能板供电,不仅可以播放音乐,还能供暖供水、消毒除尘。经过标准化养殖技术应用,尕海合作社养殖的藏羊已由最初的“一年一产”转变为“两年三产”的高效养殖,并成为共和县藏羊良种繁育基地。
打耳标有“身份” 尽显“科技范”
“养的羊儿本就不多,一年到头走丢的、被狼叼走的等等,算下来也有十几只呢,心疼啊。后来我家30只羊都安上了电子身份溯源耳标,点一点手机就能看看羊在哪儿、吃得好不好、有没有跑远。”说起电子身份溯源耳标的好处,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七台村的村民何世杰感慨万分,“自那以后,我的羊一只也没丢过,减少了很多损失,后期还想给小羊羔们也安上溯源耳标。”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诉求。有了“身份证”的共和藏羊,从出生就被赋予了唯一的身份标识,每只羊的入栏时间、产地、品种、检疫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信息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的养殖依据,更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份来自高原的自然馈赠,实现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让消费者能够吃上真正的放心肉。
品牌引领 走出高原走向全国
过去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共和藏羊有着高品质却卖出不高价值。有了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如何让共和藏羊实现优质优价,能够走出共和、走出青海、走向全国是关键。近年来,共和县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品牌效应促进肉羊产业的提档升级,释放品牌的新势能。
在当下的品牌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共和藏羊的好产品更需要“吆喝”出去。共和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建设功能齐全的活畜交易市场。依托江苏常州消费大市场,设立农特产品展销馆,组织共和县农特产品推介会,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共和藏羊的知名度和接受度,共和藏羊受到常州市民热捧;举办“藏羊进京”特色农畜产品专场推介会,让高品质共和藏羊走进首都市民的“菜篮子”和“肉案子”;同时积极组织参与西宁、苏州、重庆等各地的推介会、展销会,讲述共和藏羊故事,让更多人听到共和藏羊的声音,感受共和藏羊的品质,助力“共和藏羊”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下一步,共和县将持续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打造“共和藏羊”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建体系、提品质、立龙头、扩传播、拓渠道、筑保障等系列举措,切实夯实共和藏羊品牌建设基础、讲好共和藏羊品牌故事、塑造共和藏羊品牌形象,提升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加快实现共和藏羊的特色特价和优质优价,让“青字号”品牌的藏羊走得更稳、更远。
(供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