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引领省内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导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设立农业保险专业工作委员会,探索形成“监管指导、协会牵头、行业共商、主体负责”的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指导辖内保险机构聚焦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推动农险提质增效,实现“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案子”保险全覆盖。
“保障水平翻了一番”
“农业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弱,天旱天涝都会导致颗粒无收,完全成本保险给农业生产撑起了‘保险伞’。”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分公司负责人王星权介绍说,该公司通过人保财险眉山市分公司为基地种植的三大粮食作物投保了完全成本保险。他仔细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金额分别由以前的400元、400元和300元,提升至1100元、800元和700元,较之前的保障水平翻了一番,除覆盖种子、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外,还覆盖人工、土地等成本。
“作为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可提高四川省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四川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四川农业保险累计为1014.54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62.92亿元,赔款支出21.95亿元,同比增长2.51%。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面落地,承保面积2899.31万亩,累计为754.61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52.41亿元,已为33.97万户次农户赔款1.3亿元。支持生猪稳产保供,承保数量3367.44万头次,赔付支出9.09亿元。
“黑科技”成农险标配
剑阁县吼狮村村民黄邦礼养殖的一头生猪死亡,他拿起电话就向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报了案。该公司通过“川农保”手机APP,从接到报案到现场查勘再到保险赔款到账,仅用3个小时,这得益于四川推出全国首创的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
据悉,2021年以来,四川通过社保“一卡通”累计支付农险赔款759.79万笔、47.54亿元,惠及农户460.5万户次,一次支付成功率达到99.9%,银行退票率从试点前的8%下降到0.1%,“冒领”“滴漏”风险大幅降低,“款项到卡不到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保“一卡通”保证农业保险赔款资金安全,使保险服务更高效,赔款到户更精准,增强受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各种“黑科技”已成为四川农险的“标准配置”,大数据、卫星遥感、远程查勘等技术,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保驾护航。
平安产险在“中国椪柑之乡”青神县富捌方柑橘种植园推出平安溯源二维码。锦泰保险把无人机技术运用在攀枝花樱桃查勘定损。中华财险在种植养殖险领域通过灾害损失卫星遥感测量技术、无人机查勘定损,完善农险在承保理赔上的“精、准、快”。太保产险推行微信公众号、微信E农险等多渠道线上化自助报案。
四川金融监管局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保险,制定“川菜”“川果”种植保险等示范条款,完善四川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体系。2023年,四川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24%,争取中央奖补金额全国排名第二位。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创新引入建后管护服务,由保险机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险+服务”,实现管护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力保障“粮田”变“良田”。
织牢织密“保障网”
“平安保险带领我们走出贫困,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凉山州雷波县莫红乡村民吉日黑哈激动地说,他出土地,保险公司出资金、出技术,免费帮他家栽种了10亩油橄榄。吉日黑哈算了一笔细账:3年后油橄榄挂果,一亩地能产生2万多元的经济效益,比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收益能翻好几番。
近年来,四川金融监管局引导保险机构在33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点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积极推进“金融+”服务模式,联合多部门一揽子提供“政务+村务+金融+物流+电商+通讯”等综合服务,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对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水稻、小麦、森林保险在普通地区费率的基础上下降20%,青稞保险下降10%,玉米、油菜、马铃薯下降5%。截至6月末,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办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338个,每个县至少有1款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在聚焦重点人群、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方面,四川推出防止返贫保险,覆盖19个市(州)86个县(区、市),今年为250余万人(户)提供防灾防病防意外等综合性风险保障1158.61亿元,赔付支出3593.71万元,受益群众4.08万人(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