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20年大蒜产地价格数据(2004年1—8月),大蒜价格总体波动上涨,年际间呈3年左右的“涨、跌、跌”的周期性变化,年内价格主要随着新蒜上市呈季节性波动。受极端天气频发、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2010—2018年期间价格暴涨暴跌情况较为剧烈,2019年以来,涨跌波动极值范围有所收敛,但大幅波动仍有出现。
价格长期波动上涨
长期看,大蒜产地价格年均涨幅在10%以内。受消费稳中有升拉动和人工成本、土地租金、农资成本等上涨推动,近20年大蒜价格总体呈波动上涨趋势,且产地涨幅大于流通环节涨幅。产地年均价从2004年的每公斤1.50元波动上涨至2023年的6.87元,累计上涨358%,年均涨幅8.3%。同期批发年均价年均涨幅7.5%,低于生姜(年均涨幅9.3%),但高于蔬菜平均(年均涨幅4.8%)。
年际间呈现周期性变化
从年际变化看,产地年均价涨跌幅度在15%以内为小幅波动,涨跌30%以内,为基本正常波动区间;涨跌30%〜50%为较大波动;涨跌50%〜80%为大幅波动;涨跌超过80%,为剧烈波动。近20年间剧烈上涨出现过6次,没有出现过剧烈下跌。近20年间波动变化大体呈6个周期,周期长度平均38个月左右。大蒜生产基本呈“小年、大年、大年”的3年周期,对应着价格“涨跌跌”的波动规律。2019年以来,涨跌波动极值范围有所收敛,但大幅波动仍有出现。
月度间季节性波动明显
大蒜季产年销,市场价格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年内最低点一般出现在5月份新蒜上市时,最高点大多出现在10月。从20年间的月度变化看,月度最大环比涨幅273%、跌幅65%,月均波动幅度变化为17%。产地月均价涨跌幅度在5%以内,为小幅波动;涨跌20%以内,为基本正常波动区间;涨跌20%〜50%为大幅波动;涨跌超过50%,为剧烈波动。
异常天气和资本炒作是推动大蒜波动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大蒜生长关键期易受灾害天气影响,再加上大蒜耐储藏,民间投机资本炒作热情高,尤其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好的投资机会少,往往更容易加剧游资热钱的涌入炒作,供应商囤货意愿增强,大涨大跌波动加剧。如2012年春季高温多雨,影响蒜头膨大,植株提早衰老,当年全国大蒜产量减产约20%,价格从1月份的每公斤3.27元涨至7月份的7.02元。2015年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低温,2016年大蒜减产严重,部分炒作资金入市囤积,大蒜收购价格陡增,各地蒜农纷纷扩种,加之2017年春季气温偏暖、雨水充沛,大蒜长势良好,主产区总产量超过630万吨,较上年增加30%以上,蒜价由当年5月1日每公斤19元跌至6月1日的4.7元,暴跌75%。
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大蒜价格波动
面对上述大蒜价格波动的长期规律、年际波动、月度变化的不同特点,我们应秉持科学态度。大蒜市场历来波动明显,其不稳定性源于多种客观因素,种植与经销均伴随高风险,故需理性认知这一常态。近年来,“蒜你狠”现象频成社会焦点,公众与媒体的高度关注虽促进了大蒜产业重视度的提升,但也易加剧的市场情绪,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这些往往源于对大蒜产业基本规律认知不足,分析方法缺乏科学性。正确做法应基于统计学常识,客观对比价格数据,尊重历史规律,避免误导性结论加剧市场波动。判断大蒜价格涨跌合理性,关键在于其是否偏离了价值基准,即生产成本与合理收益之和。价格向价值回归,无论是从低位上涨覆盖成本至合理利润,还是从畸高回落但仍维持成本之上,均为市场调节的正常现象。当前大蒜供应总体充裕,种植面积处于高位,面对阶段性高价,我们应保持冷静,通过科学的前置种植规划,引导农户避免盲目扩种,从而稳定市场预期,保障蒜农的基本收益。总之,以科学态度审视大蒜价格波动,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