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蓝色粮仓”
时间:2024-10-16 09:24:09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石昊 丁乐 字号:【

  7月下旬正值台风活跃期,但在广东湛江流沙湾,巨型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却不惧风浪,正载着约14000尾军曹鱼和5000尾鳘鱼“游牧”深蓝。

  台风是深远海养殖最大的威胁之一。如遇台风等恶劣天气,传统养殖装备容易受损,导致较大经济损失。而“海威2号”可将部分鱼苗转移至重力式网箱,降低养殖密度,同时可在海中下沉0.5米至1米,增强稳定性,从而获得了可抵御最大风力15级台风的能力。

  除了出色的抗台风本领,这个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的庞然大物搭载了太阳能电力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和实时远程监控。

  “海威2号”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等单位研发打造。“这个平台既能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和饲料成本,又能为一些名贵鱼种提供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公司董事长助理陆圳祥说。

  去年8月,“海威2号”投放了第一批100万尾金鲳鱼苗,今年2月收获了80万斤成鱼,比传统网箱养殖增产超过30%。

  告别欢腾的鱼群,走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科研人员正在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全力进行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他们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塔一号”和“湛江湾一号”目前正在建造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将为“海上牧场”建设注入新动力。

  “良田”离不开好苗。来到湛江东海岛,穿过葱郁的椰林,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便出现在眼前。南美白对虾、石斑鱼、军曹鱼、金鲳鱼等在养殖池中自在畅游。

  据高级研发工程师潘荣华介绍,基地主要开展海水鱼虾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专注于给渔业种子装上“中国芯”。

  从广东出发沿着中国海岸线一路北上,福建的“宁德1号”,浙江的“东海1号”,江苏的“陶湾一号”,山东的“深蓝1号”……一座座技术先进的深远海养殖平台“耕海牧渔”,一批批生猛海鲜从这些“蓝色粮仓”源源不断“跃”上餐桌。

  为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中国近年来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今年初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海水养殖面积达到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重要的食物来源。去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陈华谱认为,深远海养殖能拓展养殖空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这是中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深远海养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种苗、养殖技术、饲料、装备、通讯等多方面。无论软件部分还是硬件部分都需要科技的赋能,以确保各方面协同发展。”陈华谱说。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