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草莓温室、智能蔬菜工厂、特色瓜果温室、水果玉米加工基地、装配式育苗温室……这些智慧农业生产设施的新模样,正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一实现。
达拉特旗地处蒙中经济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在该旗王爱召镇生成永村有一个占地1200余亩的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是当地为整合提升沿黄耕地资源要素,优化农牧业空间布局,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实施培育“黄河几字湾”绿色有机产品品牌建设的首个现代农业示范性项目。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达拉特旗支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达拉特旗支行”)立足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农业建设实际,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服务模式,加大金融供给,全力做好设施农业服务工作,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由过去的数量型、粮食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推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产业园项目采用“公司自营”模式,项目公司是内蒙古现代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18日,由国有企业达拉特旗广汇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和民营企业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
农发行达拉特旗支行遵循“政府主导、绿色协调、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的原则,省市县三级行联动抢抓项目先机,以“一企一策”的金融服务和优质的融资方案赢得企业信任,成为该项目的贷款行。为其贷款1.92亿元,占总投资的80%。目前,已使用贷款1.43亿元,项目基本建成并试运行。
在金融服务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达拉特旗支行有哪些具体做法和创新举措呢?
完善服务模式。成立营销攻坚小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项目专班,开展前置式服务、集成式服务和全周期服务,与地方党政、承贷企业融智融情,采取走出去、跟上去、融进去的方式贴近营销,驻地辅导规范申报材料办理,提前完成了前期手续,赢得政府支持和企业信任。
设计融资方案。项目获准成功入库后,银企“无缝对接”制定详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现代农业绿色信贷为企业“量身打造”融资方案。省市县三级行将该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专项督办、重点推进,在前中后台共同努力下,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方案”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变“制式服务”为“一企一策”。达拉特旗支行推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前期手续部门包联、重大项目集中联动审批机制,围绕项目建设内容及特点,针对涉及的业务边界、运作模式、资金使用范围和路径等关键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量身定制存贷一体化服务方案,在方案设计时针对项目进行业务全链条辅导,有利于贷款审批后实现快速、全额投放。
提供“一揽子”服务。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对接活动,对企业及项目积极提供“融资、融智、融惠”一揽子的贷款金融服务。通过成立专班,全程参与项目包装、可研编制、主体组建及融资方案设计,逐条逐项规范申报材料,提高项目成熟度,实现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设施农业是年持续平衡供应的特色种植、高效种植、安全种植。产业园建成后,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能够带来哪些成效和作用呢?
经济效益。产业园建设有利于助推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有利于“农业+新业态”的三产融合,引领和带动地区“三农”发展。
产业园建成后,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所种植生态蔬果产品健康、安全、绿色,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达到A级绿色或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预计年均销售收入约4500万元。
社会效益。通过对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整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土地的利用量;通过加强示范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蔬果温室大棚并采用多茬轮作技术,将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可为当地树立良好的农业生产形象,对周边地区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园建成后,为当地直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500余人,包括农业种植岗位、农业技术岗位、安保岗位、运营岗位等,有效增加农民的综合收入水平。按照“统一订单、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价格”保底收购,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亩均收入较传统玉米增收5%左右,紧紧将农牧户吸附在产业链各环节,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
生态效益。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充分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荒废地发展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可减少约40%土地的使用;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可节约大量肥料与水资源;通过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减少对环境和土地造成污染;从而使农业生产走上优质、现代、生态有序、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在农发行达拉特旗支行对产业园的支持下,项目稳步建成投产,有利于加快构建地区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以一域服务全局,对周边地区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增进政银企友好合作关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