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育种场、养殖企业负责人等200余人参会。本届大会不仅展示了中国肉牛种业的最新成果,更为肉牛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种源保护:
肉牛产业的基石
种源是肉牛产业的基石,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肉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肉牛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须加强优质肉牛品种培育和种质资源推广。本届大会以“优质种牛保种源、固本强基促振兴”为主题,全方位展示我国肉牛自主育种和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成果。
在拍卖大会的现场,一头头体格健壮、毛色光亮的种公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种公牛不仅代表着肉牛种业的优秀基因,更是未来肉牛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优秀的种源,中国肉牛种业一直努力前行。全国畜牧总站站长、党委书记魏宏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肉牛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方面,现在遴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有48家,组建育种核心群约2万头;现有种公牛站47家,存栏采精种公牛3600多头。在实施良种登记和体型鉴定方面,建立以场内测定为主、场内测定和第三方测定相结合的性能测定体系。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模式上,制定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中国乳肉兼用牛总性能指数(TPI)和中国肉牛基因组选择指数(GCBI),定期发布遗传评估结果,指导种公牛选育。
目前,我国成立多种形式的联合育种组织,吸纳全国30多家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参与,推进资源、技术和育种信息的互通共享。现在对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主导品种开展本土化选育提高,对秦川牛、延边牛等地方品种进行持续选育,培育了华西牛、蜀宣花牛、云岭牛等一批优良品种,特别是华西牛的培育推广,提升国产种牛竞争力、降低进口依赖的效果显著。
“加强联合育种、性能测定和评估评价机制的措施,在推动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近期肉牛价格走低对产业的影响。”魏宏阳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落实国家出台的稳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产业稳定发展。内蒙古作为畜牧业养牛大省,乌拉盖已成为肉牛育种创新基地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期待通过本次拍卖会进一步促进种业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科技创新:
推动肉牛种业发展
在肉牛种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指出,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立了国内首个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开发了肉牛育种专用芯片,实现了传统育种向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升级迭代;创新性地实现了肉牛联合育种的企业化实体运行,为建立我国大动物联合育种机制蹚出了新路子。历经43年育成的“华西牛”,其综合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降低了我国对国外肉牛种源进口的依赖度,为肉牛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俗话说“母牛好,好一窝;公牛好,好一坡”。一头母牛,一生只能产8〜10头牛犊;而一头优秀种公牛一年生产的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给1万头以上的母牛配种。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势在必行。叶玉江表示,就目前情况看,我国距离主导品种核心种源自主可控目标仍有差距,要继续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提升肉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持续做好地方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加强对已育成品种的持续选育;要加大肉牛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肉牛育种基地和科研平台建设布局,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肉牛繁育推广应用,加快实现肉牛种源自主可控。这对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提升国产种牛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产业链协同:
共谋肉牛产业新篇章
肉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与合作。在本次拍卖大会上,不仅展示了优秀的种公牛和最新的科技成果,还搭建了一个覆盖肉牛育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展示平台。这个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产业链协同与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尽管我国种公牛拍卖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迅速。经过报名和初期遴选,本届拍卖会共有来自湖北、河南、甘肃、吉林、云南、内蒙古、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18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牛场及育种合作社的62头优秀种公牛参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对参拍种牛全部进行了现场系谱档案核实、生产性能测定和体型评定。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采用基于麒麟操作系统开发的自主遗传评估软件,对参拍种牛的遗传性能进行全方位评估。
本届拍卖会最终成交种公牛56头,总拍卖额达到1638万元,其中,华西牛成交45头,拍卖金额1278万元。标王为1头来自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纯种牛繁育分公司的华西牛种公牛,成交价50万元。
在总结前四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拍卖会将室内拍卖、室外展示相结合,让参拍种公牛在运动场中自由活动,帮助竞拍者更直观地感受每头牛在自然状态下的精神面貌、活动能力和饲养管理环境。
种公牛拍卖会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直接反映了种公牛的市场价值,成为展示和评价育种质量和成效的重要途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说,通过这一平台,各地区、企业、育种机构培育的优质种牛得到了全面展示,加强了畜牧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了推进现代化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优质种畜资源推广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
肉牛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和发展主动权。而新品种的审定,仅仅是种源自立自强艰巨任务的第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指出,牛遗传育种团队坚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育种联合攻关,在肉牛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一是研发了针对华西牛体型特征的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性能测定系统;二是系统评价了华西牛与进口肉牛品种;三是建立了华西牛育种数据库,统一了遗传评估方法,形成了以育种场和种公牛站为核心的数据收集模式和联合育种体系;四是升级了数据收集和传输系统;五是完善了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
“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共成交242头种公牛,总拍卖额累计4636万元。”叶玉江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优秀的种牛资源,将从这里走向全国,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最终服务于产业、造福于社会。这也标志着我国肉牛核心种源在自给自足道路上的不断迈进,加快了肉牛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了肉牛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使得我国肉牛产业逐步与国际种牛市场接轨。
一路走来,肉牛种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短板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实现肉牛育种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核心种源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未来,中国肉牛产业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将积极加强与国际肉牛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中国肉牛产业走向更远。
魏宏阳表示,下一步,全国畜牧总站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举措,努力推动肉牛育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也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能够加入到肉牛产业中来,共同书写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新篇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