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段木灵芝生态高效种植技术
时间:2024-07-04 14:55:01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文冬华 字号:【

  浙江省龙泉灵芝子实体朵形圆整、波纹精美、结构致密、孢子饱满、有效成分高,品质优异,这得益于龙泉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龙泉农业及科技工作人员总结出的龙泉段木灵芝生态高效种植技术。现将龙泉段木灵芝生态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菌段制作

  种植原料。灵芝产量高低取决于菌材的菌丝总量,而菌丝量又与原木的体积和营养成分有关。因为原木是灵芝菌丝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来源,也是产生灵芝子实体的物质基础。故原木树种选择与灵芝的单产、品质有直接关系。龙泉段木灵芝以壳斗科、杜英科、金缕梅科、蔷薇科、桦木科、山茶科等阔叶树木为种植原料,灵芝和灵芝孢子粉质量较优。

  段木制作。一般将砍伐后的原木锯成长度为20〜28厘米,胸径为10厘米原木,每立方米可截800余段。锯时要求断面平整,原木分枝处其余枝条应切除。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原木,亦可截成17厘米长度的短原木,将来埋木时可卧放,效果更好。为防止杂菌污染,砍伐截成的短原木应尽早装袋灭菌,保持砍下时较合适的含水量,以利灵芝菌丝的生长。由于树种不同,其木质坚硬度亦不同。一般木质疏松的树种应在5〜10天内截段装袋,木质坚硬的树种应在2〜5天内装袋。

  装袋。将截好的段木用工具剔掉尖角和毛刺,装入筒径为扁宽34厘米,长度为64厘米或54厘米,厚度为0.06 毫米〜0.08毫米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筒袋内,每袋视段木粗细可装1〜3根段木,28厘米长段木重量约8.5千克,17厘米长段木重量约6千克。装段木时要小心操作,防止袋子破损,袋子两端扎紧。

  灭菌。龙泉段木灵芝菌段灭菌以往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目前均采用节能微压灭菌。将菌段堆放在专用灭菌架上,再将灭菌架放入灭菌柜中,一次性灭菌菌段数量3200段,封闭后通入蒸汽,1〜2小时内温度升至105℃〜108℃,连续保温15〜20小时。要确保蒸汽畅通,温度均匀。灭菌后,趁热将菌段从灭菌灶中搬出,发现袋子破损的立即用胶布封住。在灭菌过程,菌段搬运应十分小心,如果由于砂粒刺物接触,造成针孔小缝,肉眼不易观察到,却往往造成培养过程大面积杂菌污染。

  品种选择和菌段培育

  品种选择。菌种是灵芝生产的关键,是灵芝生产优质、安全、高效的首要环节。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稳定性好,朵型大、菌盖厚、外观美、产量高、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含量高的品种是最重要的。1992年以来,龙泉市先后从日本、韩国、台湾和上海市农科院引进段木种植品种(菌株)。目前龙泉灵芝主载品种为上海市农科院引进的“沪农灵芝1号”和龙泉市自主选育的“龙芝1号”“龙芝2号”3个品种。

  接种。接种时间在每年12月到翌年2月,接种温度不超过25℃,气温高时,应选择早晚进行接种。接种前,用气雾消毒盒(每立方米使用量4〜6克)消毒培养室。在段温降至30℃以下时,开始接种。打开袋口,将木屑种倒入袋内,用经消毒的手伸入袋内,使菌种分布均匀,铺满段木两段截面,最后扎紧袋口。接种结束后,及时清理残留的菌种袋及菌种屑等杂物。

  培养。将接完菌的料袋搬入培养室中,创造26〜28℃下培养90〜110天。发菌培养室一定要严格消毒后使用,要求洁净、通风、控温、遮光。菌段培养成熟特征为菌丝洁白长满整个段木,菌段表面出现浅黄色的菌皮,个别菌段出现原基,手指重压菌段有弹性。在整个发菌阶段,前期要注意防止污染,后阶段要注意通风透风降低料温,使发菌均匀,必要时要翻动菌袋,但次数不可过多。

  种植场地和菌段排场

  种植场所。选择海拔高度在300〜600米,地处平整开阔、通风向阳,土质疏松、排灌方便、无污染、无洪涝灾害、偏酸性砂质土的地块,与生活污染源、禽畜养殖场有100米以上距离。环境质量要求土壤应达到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所用水质应达到GB 5084 规定的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5 规定的二级标准。

  菌段排场。种植场所土壤预先深翻打细,曝晒消毒3天以上,并撒石灰粉灌水消毒3天。依种植场地搭建高2.5〜3.0米的棚架,覆盖遮阳网等遮阳材料,棚架四周用遮阳材料围住。在谷雨至立夏期间选择晴天下地排放灵芝菌段,每畦排放6段。菌段排放在畦上,通风5〜10天以后再脱去菌袋,依次横放在畦上,菌段间距5〜10厘米,行距20〜25厘米,在菌段间填满泥土,并覆盖菌段不外露,覆土厚度1〜2厘米。排场通风可以使菌段中灵芝菌丝恢复生长,填土后灵芝生长更加整齐。畦宽2.1〜2.2米,畦高20〜25厘米,畦沟宽35〜40厘米,每畦插上弧形毛竹片,构成拱形架,架中间离畦面50〜60厘米,架上盖塑料薄膜,将整个畦罩住。

  种植及出芝管理

  水分管理。水分要结合灵芝基地的土质、空气湿度、气温变化、出芝的长势情况综合平衡管理。出芝前应保持干而不燥、湿而不粘。晴天每天喷粗水一次,阴天隔日喷细水一次。在灵芝原基开始分化为瘤状原基时,种植场相对湿度应达80〜90%,覆土层应保持既疏松又湿润。在土质较松、子实体原基出现较多时,应勤喷水,水质要干净,多喷空气水。当灵芝原基由瘤状原基往柄状原基生长时,应逐渐加大空气相对湿度,以90%为宜,但不可超过95%。在采收灵芝子实体或孢子粉套筒前7天停止喷水。

  温度管理。菌芽形成至开片时温度控制在20〜25℃。子实体趋于成熟至散发孢子期25〜30℃。通过遮阴、喷水、掀膜通风等方法调节出芝场的温度。

  通风管理。在灵芝原基还未形成时,不需要揭膜通风。当灵芝菌芽形成到幼芝生长期,要利用棚两端薄膜掀开方式通风,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子实体完全开片时卷起拱形棚两侧薄膜,加大通风量。

  光照管理。根据气温和日照情况,在盛夏高温强日照下增加遮阴,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1000〜2000Lux。对整个棚的遮阴要统一安排,使光照均匀,不致产生偏光,防止灵芝偏向生长。

  疏芝管理。对同一菌段原基形成过多,用锋利小刀从基部割去,每根段木保留1〜2朵灵芝。疏芝原则为去弱留强,去密留疏。还可将菌段挖起,改变方向位置的方法调节灵芝生长疏密度,使各个灵芝各自生长,不相粘连。

  采收与干制

  (一)孢子粉采收与干制

  灵芝孢子粉套筒采集技术。用油光卡纸制成圆筒,在灵芝菌盖白边消失,停止向外扩张生长转向增厚时,孢子粉弹射4〜5天后,开始进入旺产期进行套筒,这时采集的孢子粉成熟,颗粒饱满,质量好。套筒前,将灵芝地上的泥土抹平、压实,向灵芝菌盖和柄喷水,冲掉积在上面的泥沙和杂质,防止采粉时混入。在抹平的灵芝地上,铺上塑料薄膜,与地上泥沙隔离,在垫底薄膜上铺上接粉薄膜,接粉薄膜宽度要比套筒口周边大2〜3厘米,便于取粉。逐个用筒将灵芝套住,下与接粉薄膜相接,上面盖上纸板,在封闭条件下,接收弹射孢子。套筒盖板后,分畦罩上塑料薄膜,薄膜不能漏水,水滴进套筒,孢子粉会结块。

  孢子粉采收。采收标准是灵芝菌盖不再增大,边缘有增厚层;菌盖表面的色泽一致;菌盖有大量的褐色孢子弹射。采收要求是在晴天用果树剪在灵芝留柄1.5〜2厘米处剪下菌盖,然后沿基部剪下菌柄。灵芝孢子粉的采集应与灵芝采收同时进行。时间早了会影响灵芝与孢子粉产量,迟了灵芝生长进入衰退期,孢子颗粒不饱满,灵芝底色也会变差,影响质量。采粉时,首先将盖板和菌盖上的粉刷下,然后小心提起地上接粉薄膜,把粉刷下,这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泥沙等杂质混入。最后将灵芝剪下,倒放在筛子上,准备烘干。这时,要十分注意,不能让粉沾染灵芝底部,以免影响灵芝底色。

  孢子粉干制。采收当天,将孢子粉摊晒在不锈钢等安全干净的材料上,再在阳光棚内晒干或用专用烘干机将孢子粉烘干。控制热源,使烘干温度在50〜65℃,并控制好进出风量。孢子粉水分控制在8%以下,用手掐粉,能从指间喷射,手指摩擦孢子粉“嚓嚓”作响。烘干至含水量8%以下时,再进行包装。未干燥的孢子粉,不能用塑料袋长期时间存放,否则会发酵变质。

  (二)子实体采收与干制

  子实体采收。芝盖边缘白色生长圈消失,菌盖表面色泽一致、不再增大时,距离菌盖1.5〜2厘米处用干净修剪刀剪下子实体,去除菌柄上其他残物。

  子实体干制。在采收当天,使用热风循环烘干机将子实体烘干,控制热源,使烘干温度在40〜55℃,并控制好进出风量,风量要求先大后小。

  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

  预防措施。做好清洁工作,对有小部分杂菌感染的菌段单独排放,并在四周撒上生石灰粉。种植场选在无白蚁危害活动区块,与生活污染源、禽畜养殖场有100米以上距离。以预防为主,注意观察,尽早发现病虫害迹象,采取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初始阶段。

  防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农业防治。保持环境清洁,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生产,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杂菌、虫害迹象,采取措施,把杂菌、虫害控制在初始阶段。可采用土壤消毒法和轮作法,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出芝场地安装防虫网、纱门等隔离措施,防止外部杂菌、虫源的进入,并吊挂粘虫板、杀虫灯诱杀。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天敌等防治杂菌及害虫。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按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选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