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2022年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是滨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惠民县是滨州市下辖内陆县,渔业是惠民县的传统产业,惠民县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深入挖掘现代渔业发展潜力,瞄准产业,实现精准对接,通过对水产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养殖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养殖特点,科学布局养殖,紧紧围绕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通过以下举措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以促进渔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提高惠民县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强化产业党建联盟,赋能渔业振兴,凝聚渔业产业“组织力”。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惠民县把“过程党建”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全方面,创新建立渔业产业党建联盟,围绕“组织联农、服务惠农、产业强农、增收富农”各环节,做到“三农”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引领就覆盖到哪里,实现了基层党建与渔业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联合发展,齐头并进。
强化金融信贷帮扶,破解融资难题,提升渔业产业“服务力”。惠民县着力解决养殖户发展中“担保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协调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银行推出“鲁担惠农贷”“兴农贷”“专利贷”等多种产品,破解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组织金融信贷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金融机构以为渔业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服务,有助于缓解渔业企业在扩大规模、引进技术、改善设施等方面的资金压力,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金融信贷帮扶可以促进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强化金融信贷帮扶是提升渔业产业“服务力”的重要举措。将信贷优惠政策送到养殖户手中,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针对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积极帮助养殖户纾困解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全流程”服务、“送上门”服务、“套餐式”服务,切实打通渔业振兴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满足了养殖户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受到了养殖户的赞扬和认可。
强化服务模式创新,解决发展瓶颈,形成渔业产业“导向力”。惠民县依托成立的渔业产业党建联盟,构建以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党组织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社会组织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对于解决渔业产业发展瓶颈、提升“导向力”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服务模式更有效地满足渔业产业的多元化需求,引导渔业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强化服务模式创新是提升渔业产业“导向力”的重要途径。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渔业产业的绿色发展。随着生态保护的增强,绿色、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可引导渔业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渔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渔业观光、渔文化体验等新型业态,实现渔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强化养殖模式创新,规避养殖风险,提高渔业产业综合“生产力”。在强化养殖模式上,通过引进智能化养殖系统、水质自动监测与调控设备等,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养殖效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养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降低养殖风险。
推动养殖模式多元化发展。针对不同鱼类和地区特点,探索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例如,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友好;海底养殖模式则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养殖空间,降低土地成本。这些新型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渔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创新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形成渔业产业“竞争力”。创新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是提升渔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环节。面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为了拓展销路,惠民县采取多种策略。一是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和渔业交流会,与各地的采购商建立联系;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效率,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与山东省多家餐饮连锁企业、较大连锁零售商、预制菜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稳定、优质的水产品供应;四是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广告宣传和口碑传播等方式提升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化技术培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汇聚渔业产业“支撑力”。传统模式中,渔业养殖户大多各自为战,养殖全凭自身实践经验,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经验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需求,传统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为增强技术对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惠民县每年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通过发放技术资料、科技书籍、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内涵丰富,有专家面对面授课,有现场实践观摩教学,还有企业分享、线上教学等。每年培训班让百余名养殖户受益。受邀专家以“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生物制剂在水产防病害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修复的作用”“滨州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打造渔业品牌,助推产业发展”“南美白对虾绿色养殖与养殖实践”“生态养殖与环境调控分享”“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为主题作了专题讲解,及时向学员传授渔业产业发展先进技术,使参训人员了解和掌握了鱼虾病防治技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对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增强发展信心,拓展发展理念,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养殖户突破传统的养殖观念、用新理论新技术提质创收,拓宽了以渔业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渔业振兴,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惠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强化渔业品牌建设,坚持市场导向,扩大“惠民”渔业品牌“影响力”。打造渔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升渔业竞争力、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惠民县坚持打造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积极推动特色化发展,引导品牌化营销。依托孙子文化、老渤海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禀赋,创新发展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高端产业,培育起一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农旅融合发展载体,实现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利用广告、公关、促销等多种手段进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曝光度和竞争力。明确渔业品牌的定位,强化渔业品牌建设,是提升“惠民”渔业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举措。
通过以上举措,惠民县南美白对虾、黄河鲤鱼等食用水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营养丰富、品质独特、口味鲜美的各种水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宽体金钱蛭、蟾蜍等特种药用水产品的养殖密度得到提高,减少了场地的过度占用,节约养殖效益显著。惠民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