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农业农村部提出了“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总体思路。今年,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进入了收官之年。3月22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在湖南省益阳市召开了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现场推进会,在这里,记者走进了益阳沅江市智慧渔政指挥中心、渔民新村和小河咀村,现场观摩智慧渔政系统的运行过程,了解退捕渔民“上岸”现状。
智慧渔政
守护好一江碧水
站在湖南省沅江市千吨级码头上远远望去,只见一艘艘渔政执法船和无人机正在巡航。走进沅江市智慧渔政指挥中心,一位位工作人员正紧紧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时刻注意着江面的禁渔执法情况。一旦智慧渔政全景舱大屏幕上发出预警声,值班人员便会立刻查看报警点位网格管理信息,通过打开相应水域的热成像视频,研判是否为违捕行为,若是违捕行为,则进行派单。执法人员签收执法单后则会立即赶往现场控制嫌疑人、收缴违捕渔网、称量捕获鱼类。整个执法过程,都在智慧渔政全景舱大屏幕中“现场直播”,这不仅是通过监控对现场违捕行为进行证据固定,也是对执法全流程的监控。通过渔政执法办案系统,执法人员将预警事件转执法办案,并录入相关的办案信息形成文书,形成后的文书经过三级审批后,一键完成组卷归档。一场水上“风波”,便在“智慧渔政”的全程参与下,迅速消弭。
沅江市智慧渔政指挥中心是全国首个渔政监控项目、全省首个智慧渔政+秸秆焚烧监管平台,包括143个全彩监控点位、2个指挥调度中心和相关视频会议系统、船舶定位执法设备、手持终端、云广播系统,构建市、镇、村三级禁捕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有效将生态修复监管、渔民帮扶信息、渔民新村建设及船舶监管纳入了管理系统。江市智慧渔政指挥中心运行以来,共处理派发各类预警工单2613起,查处、辅助办理非法捕捞案件27起,违规垂钓3800余人次。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做好长江全面禁捕工作是促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增长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共查办非法捕捞等涉渔行政案件18525起,查获涉案人员20543人,查获涉案船舶1743艘,清理涉渔“三无”船舶4565艘,清理违规网具18.4万张(顶)。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达到了1249头,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20多年未见的长江鲟、鳕鱼再现洞庭湖。“微笑天使”江豚数量的回归是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正在持续变好的缩影之一。现在,水清了,岸绿了,人们经常能看到江豚跃出水面。除了江豚,长江区域部分物种分布区域也明显扩大。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
欢喜“上岸”
转产就业有保障
依法惩戒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行为的同时,也要做好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工作,才能不断推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地方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269.98亿元。16万多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应帮尽帮,22万多名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现在住房、看病、(孩子)就学问题全部都解决了,生活品质比原来高了很多。”走进湖南省沅江市的渔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安置房。3月22日,在渔民新村的办事大厅里,记者见到了一位前来办事的退捕渔民。从事多年渔业捕捞的他表示,虽然刚上岸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现在转产就业后也能达到和原来打鱼一样的收益,还有政策扶持,日子越过越好了。
据介绍,渔民新村计划总投资9.98亿元,总住宅建筑面积210848平方米,共1404套房屋。建有渔文化博物馆、邻里中心、渔民社区、幼儿园,建成后将成为洞庭湖退捕渔民安置样板区、洞庭湖渔乡文化综合展示区、洞庭湖渔民转型发展示范区、洞庭湖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更将成为洞庭湖区靓丽的地域文化名片。
目前,集中安置区建设项目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有10栋房屋已全部完工,正待交验。正在渔民新村看安置房的一位退捕渔民谈到今年就可以入住新房,脸上止不住的欢喜。像他这样的退捕渔民还有很多,住在洞庭湖心洲岛上的专业渔民村的1229户3361名上岸渔民都将在渔民新村得到安置,迎来新的生活。
从偏远的荒岛渔村到美丽的渔家新村,从昔日简陋的连家船到今天漂亮的城市房,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确保退捕渔民有出路、生活有保障,沅江市对现有退捕渔民开展了淡水养殖、芦菌栽培、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成立了沅江市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一对一”工作小组,抽调490名工作人员组成包村工作组,对2407户渔民6473人开展9次集中走访,共收集渔民诉求3881条,并分类处理,逐一研究解决,努力实现退捕渔民“零”信访、退捕渔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转型发展
古老渔村换新颜
三月末的沅江,绵绵春雨滋润着土地,洗去了冬日的残迹,唤醒了万物的复苏。来到小河咀村,记者发现,这里与人们普遍印象中的渔村大有不同,既没有泥泞不堪的小路,也没有年久失修的老旧房屋,有的,是别具一格的渔家庭院和光洁笔直的柏油路;是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美丽;是一泓碧水摇曳于蓝天之下,微风轻拂,给人无限遐想。在这个长江退捕渔民的新家园里,不仅能感受到渔乡风情与现代艺术恰到好处的融合,还有着满满的渔乡味和烟火气。
地处南洞庭腹地的小河咀村是沅江市专业渔村之一,总面积1.3万余亩,其中水域面积占比87.7%,境内天然湖洲、湖汊蜿蜒盘绕,白沙长河岸线绵延曲折。紧邻沅江主城区,信息发达,资源丰富,尤以“银鱼美”出挑。
过去,小河咀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长江流域十年禁捕退捕工作实施以来,村里面临着渔民转产转业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乡村治理难等“老大难”局面。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沅江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利用小河咀村原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扬渔乡文化。
现在的小河咀村有东西南北4处广场,2个亲水平台,6处风雨长廊和花架,两座生态停车场和一处造型别致的公共厕所;道路两旁种植了金丝楠木、美国红枫、垂柳、红叶石楠等十几种树木;渔民们在这里办起了农家乐,香喷喷的农家饭以及藜蒿粑粑等地域特色美味佳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形成了以“渔隐”为主题的“深休闲、微度假、慢文化、细体验”的特色。小河咀村成了“绿起来”“美起来”“净起来”“好起来”的美丽家园,村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这样的渔村里,能切实感受到渔乡文化的独特魅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陶醉,渔民们脸上一个个充满质朴幸福的微笑更是温暖了心底。
奔流不息的长江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两岸人民,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十年禁渔,是为年年有鱼。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是打牢夯实思想基础、保障基础、能力基础、生态基础、社会基础的关键阶段,这次召开的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现场推进会强调,要持之以恒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各项工作,确保“三年强基础”各项任务顺利收官。在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全面推进下,年年有鱼,指日可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