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红了
时间:2023-05-26 10:13:05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毛绪强 字号:【

  陕西省延安市70%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一批重点县、镇、村农民收入的90%以上来源于苹果,苹果不仅是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2022年10月26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他在安塞区南沟村调研时强调:“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延安发展苹果产业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

  1947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在纷飞的战火中,用毛驴将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栽种在自己的6亩地里,建成了延安市第一个苹果园,从此延安的苹果树开始在黄土高原开花结果。不过当时的他应该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延安苹果竟然在70多年后四次上“天宫”,成为航天员的营养补给品,还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和友人。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市历届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谋划,久久为功,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世界上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通过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持续攀升,小苹果成了乡亲们的脱贫果、致富果,更是幸福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延安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果树矮了 产量高了

  初春的陕北,凉意阵阵。延川县文安驿镇马家沟村的延川百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旱作农业示范园内则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给苹果树整枝,进行土水肥管理,毕竟三月是苹果树的萌芽期,做好这些工作对全年苹果的生长至关重要。

  “近几年,矮砧密植苹果园栽植的面积越来越多,替代了过去大冠树形的栽培模式,目前这种密植苹果园管理方便,节省用工。县里通过招商引资让百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延川,目的就是通过矮砧密植引领示范加速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延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维虎告诉记者。

  “矮砧苹果树型低矮瘦小、枝叶稀疏,但结出的果子却又大又光鲜,种植更是采用先进的高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业等新技术、新模式,虽然果树个头矮了,产量却高了,品质更优良。”基地技术负责人李仲荣接过了话题。

  据李仲荣介绍,延安苹果产业明显受资源性缺水的制约,为此公司积极响应延安市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号召,引进了以色列滴水灌溉系列设备,并以分布式精密农业气象站及无人和遥感数据为参考,真正实施精准高效、节水节能与节省人工的现代化果园种植,实现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帮助农民体面就业,造福数万果农。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好自然降雨和地下水资源,确保果树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延安市紧紧围绕“干旱”问题,突出“节水、保水”这两个关键,通过实施工程整地(梯田、反坡梯田等),推广实施覆盖保墒、集雨窖灌、坑施肥水、滴灌渗灌等特色高效保水节灌技术,形成了延安特有的果园节水灌溉模式,即“集雨窖+坑施肥水+树盘覆盖水肥膜一体化”“集雨窖+滴(渗)灌+树盘覆盖水肥膜一体化”两种节水灌溉模式,有效解决了果园春季干旱和关键需水期的灌溉问题。

  此外,延安市还与全国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建成10个试验站(院、所),并编制了延安苹果技术综合体标准16项、延安苹果“十四五”主推技术18项,总结形成20项本土栽培技术,其中果园豆菜轮茬增肥技术、密植高效旱作节水栽培“3332”技术成为部省主推技术。发展矮密果园77.8万亩,实施旱作节水200多万亩,拥有种质资源近4000份,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种资源圃基地。

  整理细了 品牌响了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是延安苹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创举。2017年,延安市立足国内外产业大势,果断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战略决策,着力在苹果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突出现代工业设备,装备苹果产业。

  在陕果集团安塞公司南沟3号选果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清洗、烘干、分拣、包装等一条条分拣包装苹果的生产线在车间内整齐排列,等到苹果采摘下来之后该生产车间内将机器轰鸣、热潮涌动。

  “我们公司引进的全新4.0数字化苹果分选线,可以测算出苹果的疤点、霉心病、光泽、甜酸含量等,由自动称重感应系统智能分级,确保选出的每一个苹果外观和口感都达到高品质。”陕果集团安塞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样的选果线在延安市已有105条,每小时可选果355吨,保证了苹果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新鲜度,同时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与此同时,延安全市冷气库贮能从2016年的80.1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62.8万吨。3000吨以上冷气库企业达54家,陕果6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成为全国新亮点。冷链公司和冷运车也实现了从无到有,配置冷运车115台、次配量2827吨,实现冷链配送“全程鲜”。

  随着“后整理”思路的不断开拓,延安苹果产业通堵点、接断点,持续向全产业链迈进。除了果醋、果饮、果酒等精深加工业企业外,延安市境内遍布着众多果用物资加工企业,从剪掉的枝条到用过的反光膜,苹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增收点。

  在洛川县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的展柜里,苹果树枝条、树干、树皮等十多种果园废弃物依次陈列着。“别小看这些‘垃圾’,它们可以直接压缩为成型燃料,燃烧后的灰、渣还能制作成保湿砖或者有机肥。”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可消耗30万吨果树枝条,不仅减少了果园环境污染,也让群众找到了增收的新门路。

  苹果“后整理”整出了真正的大品牌。“延安苹果”位居全国苹果品牌价值榜第二,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指定水果。2022年,全市苹果总面积331.6万亩,产量431.7万吨,面积、产量均居陕西省第一位。约占世界1/20、中国1/10、陕西1/3,是中国种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有近100万从业人员、80万农民从事苹果产业,果农人均面积4.1亩、人均产量5.4吨。

  产业强了 旅游旺了

  “别看现在没什么游客,等过段时间天气暖和了,想住小木屋酒店都要提前预约。”

  说话的人叫张光红,是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一名驻村干部,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南沟村考察时就由他向总书记介绍了南沟村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谈起近些年南沟村的变化他如数家珍。

  “之前的南沟村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进村只有一条七拐八弯的土路,打电话要爬到山上找信号,村民生活苦,女子们都往外嫁,后生们却连婆姨都‘问不下’,是苹果产业让村里老百姓富裕了起来。”张光红告诉记者,“后来为了让南沟村好上加好,村两委就决定发展农文旅,南沟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延安只有15公里,北连革命旧址枣园,南接旅游名区万花,发展农旅融合产业有先天优势。”

  为此,南沟村增加了休闲垂钓园、沙地摩托车、小木屋酒店和花样迷宫、联动温室大棚、停车场、观景台等项目,让昔日的普通村庄变成了热门的旅游打卡地,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并建成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和全国乡村振兴教育基地,累计教育培训人数6.5万人次。自开园以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产值1.35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1年的17500元,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南沟)现代农业园区”,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苹果第一村”洛川县阿寺村,李新安当年种下的苹果树,依然生机勃勃。苹果文化步行街两旁,窑洞改建的商铺和各种苹果造型的雕塑朴拙可爱……满满的苹果元素,让阿寺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果粉”前来赏果、摘果、买果、品味苹果文化。赶上旅游旺季,当地的许多农家乐一天的纯利润能超过2000多元。

  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农文旅深度融合,改变着阿寺村。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去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

  围绕一颗小苹果,打好农文旅“融合牌”。目前,延安全市已建成苹果旅游观光园区46个,年吸引游客170万人次。从品尝到欣赏、体验,苹果功能被开发,价值实现跃升,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也随之打开新天地。

  春天,延安是花的海洋;秋天,延安是果的世界。一棵苹果树从萌芽到结果,一颗苹果从果农手里甜到消费者心里,一个产业,从一枝独秀到众木成林,延安人用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让绿树满山、红果遍地,让苹果产业强农惠民,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底色。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