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自产逐步成长
时间:2023-05-26 10:03:27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藤遥 字号:【

  苜蓿是奶牛饲料中不可或缺的饲料之一,被称为“牧草之王”,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优质饲草之一,也是奶牛成长过程中的刚需品。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随着政策的推动,草料种植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虽然国内不少企业在进行苜蓿种植加工,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适合种植苜蓿的地区并不多,导致国内自产供应不足,还是主要依赖于进口。

  苜蓿饲料能否被替代

  据了解,苜蓿草、燕麦草等为粗饲料;玉米、豆粕等为精饲料,都是饲养奶牛的重要草料。因为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猛涨,让牧场成本倍增,奶牛养殖业也面临巨大压力,甚至一些牧场被淘汰,一些大型牧场也出现了负增长情况。

  因此,国家还推出一系列政策,2021年3月,国家推出《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引导减少饲料行业中玉米用量,增加其他谷物及农副产品的用量。寻找本土饲料替代是较为直接减少成本的方式,但也只能进行部分饲料替代,因为像豆粕是为奶牛提供蛋白质,蛋白质的高低又会影响牛奶的质量。

  笔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用小麦可以代替部分玉米饲料,其中豆粕作为主要的蛋白饲料,可以用花生粕、玉米蛋白粉进行部分代替,之所以提出“部分代替”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奶牛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质,以保证牛奶的质量。

  因为蛋白质需求的因素,以上饲料并不能实行完全替代。而身为粗饲料的苜蓿也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是由于富含高蛋白,替代起来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苜蓿草备受奶牛养殖业的青睐,是奶牛的刚需饲料,奶牛在生长、发育、产奶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苜蓿草提供的优质蛋白和纤维。奶牛所食用的饲料影响着后期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所以牧场为奶牛提供的营养搭配是较为重要的。

  庆阳伟赫乳制品有限公司畜牧部经理文静表示,苜蓿被称为饲草之王,主要是能够提供优质粗蛋白和优质的纤维。但是如果价格太高的话,当然是可以被替代的。主要还是在于营养均衡,适当使用菜粕、棉粕等,同时使用燕麦草、黑麦草等,可以替代苜蓿。

  进口量大于自产量

  一直以来,国内苜蓿饲料一半以上都需要依靠进口,根据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苜蓿干草主要来自美国,进口量为143.43万吨,占比80.6%;其次为西班牙22.73万吨,占比12.8%;此外还从南非、加拿大、苏丹、保加利亚、立陶宛等国少量进口。

  据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干草累计199.24万吨,同比增长17.6%,进口金额75266.10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平均到岸价377.76美元/吨,同比增长5.4%。

  文静表示,苜蓿价位主要看等级,不同等级的价格不同。进口价格基本上在4000元/吨左右到港价,国产一级苜蓿上车价格在3600元/吨左右。

  而近几年,苜蓿供应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因为国内苜蓿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国际关系的影响让苜蓿的供应上也出现了变动。据联合国公布数据,全球牧草跨国交易的体量约为1100万吨,累计35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出口量占了47%,其他国家依出口量大小依次为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苜蓿的主要供应国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发展时间较为长久,美国从1900年左右就开始进行苜蓿育种工作,其育种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也经历过挫折,带来了较大损失。而培育出抗细菌枯萎病品种 Ranger 和 Buffalo后,美国苜蓿培育才逐渐向好。

  并且关键是其环境优势,适合草料生长的区域较广。据了解,截至 2020 年,我国共有 604 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育成品种只有 227 个。与之对比,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互认的登记牧草品种达到 5000 多个。

  国内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虽然有着政策的推动,各大企业也都响应号召,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培育技术等原因,导致现在国内自产量并不能充分供给,还是较为依赖于进口。

  政策推动草料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为了推动国内草料发展,国务院、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规范饲料行业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就制定了《苜蓿干草捆质量》标准。2012年以来实施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安排专门资金,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苜蓿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生产服务社会化、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9年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配套政策支持,用于青贮和购牛补贴,奶牛养殖业信心和饲料采购意愿增强。

  随后,为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促进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牛羊肉和奶类供给保障能力,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苜蓿草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健全苜蓿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持续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生产供给能力,促进苜蓿草供应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匹配。

  并且还涉及饲料的总体目标如:到2025年,饲草生产、加工、流通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质草饲缺口明显缩小。发展优质苜蓿种植,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增加饲用燕麦供给,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苜蓿等饲草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多次出台针对苜蓿产业的相关文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苜蓿产业发展。

  高产优产提高供给

  国内市场由于种植面积小,又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大都采用自然晒干法,结果质量不稳定,很难达到国外牧草持续优秀的品质。所以苜蓿种植培育对于环境、种植技术都有着高要求,需要各大企业不断进行摸索。

  文静告诉笔者,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关键点就是选择合适的土地,平整土地,选择合适的苜蓿品种,还有就是田间管理,苜蓿草的收割干燥储存。

  他还表示,选地方面: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另外,苜蓿收割的时间也较为重要,对于收割设备有一定要求,部分企业由于机械数量不足,常常不能按计划或要求时间完成收割,这会影响苜蓿草料的质量。后续工作的晾晒环节,晾晒时间过长,运输和加工时苜蓿叶片损失较多都会造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养殖技术、环境选取直接影响着苜蓿产量和品质,因为适合苜蓿生长环境有限,所以想要收获高产量、高品质的苜蓿,只能从种植技术上来提升苜蓿的产量,从而提升国内苜蓿需求的自我供给,目前各大企业也都相继加大了投入力度。

  据了解,国内苜蓿商品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降雨不能满足苜蓿生长要求,往往还需要利用地表水源,或者抽取地下水灌溉,水资源问题是这些种植区普遍面临的问题。

  自2012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优质苜蓿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中国苜蓿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中国牧草产业“两带一区”格局正在形成,即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带,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带以及河北、山东和山西为核心的苜蓿生产区。

  文静表示,因为苜蓿种植需要大片土地,同时需要充足的水分,较为关键的是最后收割的时候要有好天气,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地方并不多,国内苜蓿种植主要优势区域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张掖市等。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