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孵”出10亿元产业链
时间:2023-04-14 10:25:06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颖 洪怀峰 字号:【

  “嘎嘎嘎……”,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藤山头的种鸭养殖基地,一群鸭子正在戏水,今年65岁的养殖户谌寿生正招呼鸭子“进餐”。

  谌寿生说,他以前也养鸭子,但是风险较大,不敢大规模养殖。“现在我与国家级龙头企业南昌苗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旺公司)签约养鸭,鸭苗和饲料都由苗旺公司垫资,自己只负责把鸭养好,公司保价回收,没有后顾之忧,我这一批就养了8000羽种鸭,全年保底有12万元收入。”

  谌寿生是冈上镇发展养鸭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群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的一个缩影。冈上镇毗邻赣江,水草丰茂,是远近闻名的水禽养殖之乡。近年来,该镇养鸭产业实现从零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从单一养殖向种鸭养殖、饲料生产、鸭苗孵化、商品鸭养殖、板鸭加工等全产业链转变。

  畅通生态链 养殖从粗放走向现代

  有饮水区、饲料投喂区、栖息区,成千上万只鸭子的“起居室”内难觅鸭粪,也没有刺鼻异味。笔者走进冈上镇合山村、藤山头村等养殖基地,发现这里的鸭子全部住进了“别墅”。

  冈上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谭华平介绍,过去,不少养殖户采用土法养鸭,鸭粪大多用水冲刷,随意排放,污染严重。在养殖业环保要求升级的背景下,全镇的鸭子养殖必须向生态养殖转型。因此,他们一方面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突围,让水禽养殖小散户逐渐退出,中小型水禽养殖户逐渐向规模户转变,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生态养殖技术。

  “在江西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用绿色循环小水系种鸭生态养殖技术,按照2∶2∶1的面积比例,规范建设鸭舍、进食区、戏水区,并配套养殖粪污处理设备。”苗旺公司副总经理雷鸣向笔者介绍,鸭舍铺有网床,鸭粪从网床漏入地面进行生物发酵,转为有机肥,由公司定期收集,用于蔬菜、瓜果种植。养鸭排出的水经过沉淀排放到人工湿地或用于莲藕种植,畅通养鸭生态链,实现整个鸭子养殖区没有异味,废水废渣达标排放。

  延伸产业链 产品从单一走向多元

  二期年产5亿羽鸭苗标准化孵化厂房在装修、占地100亩的鸭产业研发中心、集散交易中心已打桩、一天可加工25万羽“白条禽”生产线在调试设备……走进冈上镇,一个个围绕鸭产业打造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实施。这是冈上镇延伸养鸭产业链,摆脱“鸭周期”的一大实招。

  苗旺公司负责人黄志勇告诉笔者,自己初中毕业后开始养鸭子,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他发现当鸭子价格上涨时,会刺激养殖户加大养殖规模,但这一行为会造成市场供给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结果增产不增收。当价格下跌又会打击市场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又使得价格上涨,周而复始,形成“鸭周期”,这个周期基本是3年。很多养殖户是赚一年、稳一年、亏一年,价格的起落会让养鸭户风险剧增,与“猪周期”给养猪户带来的风险有点相似。

  “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我,摆脱‘鸭周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全产业链布局。”黄志勇表示,全产业链包括种鸭、鸭苗、饲料、养殖、屠宰、流通、深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养鸭不赚钱时,可以通过种鸭、深加工、农旅等环节赚钱,避免全链条亏损。只有建立了全产业链,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才会大大增强,但要打造全产业链,必须聚众力、汇众智,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才有竞争力。

  黄志勇的构想成为冈上镇的共识。谭华平告诉笔者,水禽养殖一直是冈上镇畜牧业生产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全镇正紧密对接国家和省级农业战略要求,围绕鸭产业的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延伸水禽产业链,打造种鸭养殖、蛋鸭养殖、水禽屠宰、饲料加工、鸭产业研学等五大产业集群,预计2025年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可达到50亿元。

  扣紧利益链 群众从先富走向共富

  今年37岁的王龙骏是冈上镇长湖村村民,他告诉笔者:“有龙头企业带动和兜底,不仅减少了养殖风险,同时还可以在家养殖肉鸭等,一年有约20万元收入。”

  在冈上镇,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类似王龙骏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他们依托养鸭产业链,政府、企业和农户联手,形成一条多方共赢利益链。

  冈上镇镇长余青介绍,镇里成立了养鸭协会,每天会进行市场分析,让养殖户与相关企业及时掌握市场行情,交易时合理报价,防止无序竞争。目前,冈上镇有鸭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养殖户)960家。目前有种鸭20万羽,规模以上鸭苗孵化基地82家,鸭苗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年销售量达1.8亿羽,已经形成了种鸭养殖、鸭苗孵化、商品鸭养殖、板鸭加工一条龙产业链。鸭产业一年的产值达到10亿元,占镇域GDP的62%。

  “全镇常住人口4.7万人,其中有3.5万余人从事鸭产业,从集镇到乡村,小鸭子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余青说,镇里将进一步延链、补链,打通上下游,让群众通过鸭产业从先富走向共富。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