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国产大豆消费这张牌
时间:2023-04-14 10:28:52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时一平 字号:【

  2022年,国家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扩种克服多重困难,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大豆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创历史新高。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大豆扩种增产、自给水平提升,对于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意义不言自明。在国产大豆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消费没有同步增加,大豆市场价格在供求规律作用下势必走低,农民种豆的经营收益将缩水,“谷贱伤农”恐将成为难以绕过去的弯儿。尽管我国大豆在总量上有巨大的产需缺口,去年进口量高达9100多万吨,但近年来国产豆与进口豆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市场、两个产业,一个以食用为主,一个以油用饲用为主。国产豆的增量要进入压榨领域,不仅在路径上难以一蹴而就,在成本上也处于明显劣势。因此,切实可行的策略是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发挥国产大豆优势,打好食用消费这张牌。

  打好国产大豆消费牌,一方面是满足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生活的需要。大豆在我国一直被当做“粮食”而非“油料”,目前国产大豆85%以上都用于豆腐、豆芽、豆皮、豆浆、豆酱等豆制品及食用蛋白加工。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由于营养价值高,大豆被誉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据研究,大豆类、水果等摄入普遍不足等膳食不平衡问题,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作为核心推荐准则之一。扩大以大豆为主的植物蛋白消费,日益成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优化和营养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需要。农民种粮有钱赚,国家粮食才安全。农民种出的大豆要卖个好价钱,关键还是要从市场端回溯,以消费驱动生产。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大豆加工企业和终端消费需要,才能让国产大豆体现出更高的附加值,进而引导农民种好豆、卖好豆,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发挥大豆营养价值全面、消费场景多元、产品品类丰富的优势,打好国产大豆消费这张牌。一是要找准国产大豆消费定位。在积极拓展国产大豆油用消费新空间的同时,重点要瞄准大豆食用大市场,持续深耕大豆制品和蛋白加工领域,与进口大豆差异化竞争。扩大了国产大豆食用消费,适当替代动物蛋白摄入,就是提高了大豆综合自给能力。二是要充分挖掘大豆营养健康价值。既要巩固传统豆制品特色优势,保持消费稳中有增的好势头,又要适应消费者年龄结构、消费模式的转变,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发和产业链拓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在消费增量上做文章。三是要讲好中国大豆品牌故事。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大豆种植和豆制品加工的历史源远流长,体现着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要将现代科技、市场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从国产大豆品种、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出发,借助世界豆类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交会等平台,培育大豆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等,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中国好大豆”形象。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