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南:“蒿”产业种出乡村振兴“金钥匙”
时间:2023-03-30 11:17:43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汤阳 李东标 杨燕 字号:【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然而,在位于淮河之滨的安徽省阜南县新村镇,带着“乡土味”的芦蒿产业,却让越来越多曾经外出的务工者,选择了回到家门口创业就业,成为振兴乡村的“新农人”。

  培育品牌让小芦蒿“长”成大产业

  作为皖北地区餐桌上的“常客”,春节期间,正是芦蒿大量采摘上市的时节。

  在新村镇万亩芦蒿生产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采摘、打包脆嫩的芦蒿。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蒿秆,种植大户于金荣喜上眉梢。

  “每年春节前后芦蒿价格最高,而我们这里的青白蒿又正好赶着这个档口上市,价格能卖到13元一斤,我估摸着今年这30多亩芦蒿,最少也得有30多万元收入。”于金荣说。

  新村镇位于阜南县西北部,有着种植芦蒿的传统。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做足“蒿”文章。通过政策扶持、改进种植技术、优选芦蒿品种等举措,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带动万余人就业增收。

  “20世纪90年代,新村镇芦蒿种植面积曾一度发展到万余亩,后来由于小户经营、粗放管理、品种繁杂等原因,到2010年前后,种植面积萎缩至百亩左右。”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介绍。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芦蒿市场需求量大且适宜种植,当地遂将发展芦蒿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

  新村镇于洼村村民张文宾率先响应,试种的几十亩芦蒿亩均收益8000多元,获得了成功,这让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加入了芦蒿种植的队伍。随着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口感清脆、芳香浓郁、色泽靓丽、味道鲜美的“新村芦蒿”开始走出阜阳远销全国。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当地政府在与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解决芦蒿的销路问题的同时,还出台扶持政策,给予新种植户每亩200元奖补,对老户带新户给予每亩100元奖补,并成立了新村镇芦蒿种植协会,统一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质量监测,为农户提供全程化服务。

  随着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新村芦蒿”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成功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和“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

  延链补链用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村镇芦蒿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超过3.2万吨,年产值突破3亿元。产业做大了,但是如何才能将“新村芦蒿”品牌打得更响、让产品走得更远?

  “虽然我们种植规模大,但缺乏芦蒿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始终制约着新村芦蒿进入高端市场。”张亮表示,最近几年当地芦蒿产业发展也遇到过困难,通过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地头保鲜库建设,延长芦蒿保鲜期,同时引进一批芦蒿深加工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新村芦蒿”向高端市场进军。

  安徽省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芦蒿酱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张俊多年来一直在外发展。2020年春,受邀参观新村镇芦蒿种植基地后,他决定回乡发展,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企业开发芦蒿酱。

  “在镇里牵线下,我们与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系合作,历经半年时间,研发出芦蒿原味酱、芦蒿香辣酱、芦蒿腊肉酱等新产品,市场反响很好。”张俊说。

  同样选择回乡创业的,还有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大伟。原本在外从事食材配送生意的他,2022年初看到新村镇为芦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招商信息,便试着主动联系了过来。

  “这里有超过1.6万亩种植面积,还拥有14座芦蒿存储冷库,正好满足我们企业发展中高端净菜的规划。”王大伟说,去年他们净菜加工项目启动,当地政府在厂房建设、招商优惠政策上给予了相当的优惠。

  打造集群以高品质做优“蒿”文章

  随着市场对芦蒿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芦蒿质量和竞争力,推动芦蒿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张亮介绍,未来新村镇将打造3万亩芦蒿产业,培优芦蒿品种、提升品质,让更多群众靠着“新村芦蒿”鼓起腰包,让“新村芦蒿”成为誉满全国的产业品牌。

  为此,当地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编制芦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在育苗、栽培、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发展连栋温室、智能温室等先进设施农业。

  为了做大做强产业,新村镇成立了“安徽新村芦蒿有限公司”国有平台公司,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新村芦蒿国家地标品牌实施现代化运营管理,力争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的芦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新村镇已有红蒿、白蒿、青蒿、青白蒿等多个品种。“下一步,我们将以芦蒿产业为引领,以康养文化为主线,以田、村、水特色空间为载体,打造精品农业生产、康养休闲体验、教育科普传承,田园小镇宜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鲜明、田园秀美、城乡融合的全国(安徽)本草蒿特色小镇。”张亮表示。

  着眼特色做强产业,已成为安徽省阜南县——这个昔日劳动力输出大县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当地已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3个、市级12个。芦蒿、柳编、水稻、辣椒……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