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密贴合河南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风险防控机制合理,复制推广价值高等标准,择优评选了12个金融支农优秀典型案例,并于近日公布,本刊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案例概况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运用全要素理念,整合项目和统筹资源,聚焦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以红旗渠为主线“串珠成链”,实现19亿元贷款项目融资落地,为后续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内容统筹谋划、融资方案设计和银政企合作工作方法等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主要做法
林州市红旗渠红色传承(乡村振兴)项目,以弘扬红旗渠红色文化为主线,把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整合为一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融资需求19亿元。项目通过完善红旗渠周边基础设施及修复红旗渠生态环境,提升红旗渠传播红色文化的承载力和美誉度,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等全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开行河南分行结合林州市具体情况,对河南红旗渠(集团)、项目运作模式等进行了融资方案的设计。
一是筛选合格借款主体。林州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招投标选定河南红旗渠(集团)负责项目的统一实施。2020年末,借款人河南红旗渠(集团)总资产为77.19亿元,资产负债率32.06%,净利润4248万元。
二是理清项目借、用、管、还机制。借款人自建项目,由红旗渠集团及下属子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与乡镇合作的项目由红旗渠集团与乡镇成立由借款人控股的合资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
三是细化分析项目还款来源。林州市政府对红旗渠集团赋权赋能,授予特许经营权,通过强化项目运营管理实现收益平衡,项目还款来源全部为项目自由现金流。
四是多措并举夯实项目信用结构。由林州市城投集团公司提供全额全程保证担保,同时落实550亩国有土地的抵押担保,坐实第二道防线。
案例经验
一是融制,服务政府顶层设计。密切银政合作,落实“三级联络人”制度。联合当地政府成立开发性金融乡村振兴林州办公室,双方建立良好沟通对接机制,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见效。推动林州市制定《林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用足用好当地红色资源,构建“以丰补歉、综合算账”的融资方案。
二是融智,服务地方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推动林州市政府通过赋权赋能、注资主产,将红旗渠集团打造成为拥有较强实力和市场化投资、建设、运营能力的主体。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推动地方政府将自然及红色资源转化为能够持续盈利的优质资产,把资源唤醒、把资产盘活、把资金用好、把资本做大。
三是融合,服务政府项目谋划。与政府进行多层级沟通,求同存异,在项目内容的整合上达成共识。对所有子项目按照红色传承文化旅游、绿色休闲文化旅游、蓝色运动文化旅游三个维度进行整合。对于双方认可的项目,将多方需求整合为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将财政支付合规合法化,通过PPP等融资模式予以融资支持。
四是融资,服务政府打通投融资渠道。运用全要素理念,设计融资方案,实现融资落地。借款人通过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协议体系与监督绩效评价体系,确保项目规范、有效实施。在项目还款现金流构建及预测过程,重点防范隐性负债风险,减少被认定为隐性负债的风险。细化红旗渠红色传承项目收益测算,科学设计项目信用结构。优先土地部分抵押,确保全额保证担保。后续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特许经营权应收账款质押等。
下一步工作安排
挖掘当地特色,把特色优势转化为项目实施的主线,围绕主线做好逻辑设计,将一颗颗散落在县域的小、散、弱、乱的珍珠,“串珠成链”为一个融合为一体的引人注目的精美项链,以收益性强的产业项目带动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相互促进互补,通过肥瘦搭配、以丰补歉,以市场化方式解决政府关心的问题。同时积极推广林州乡村振兴项目融资模式,有序推进内黄、殷都区、龙安区等乡村振兴项目实施。
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