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的思南街头,食物的香味指引着我们找到一片灯火通明的美食天堂,在这个滨江城市的小吃街里,小肉串最能惊艳食客的味蕾。
小肉串的精髓在于“小”,香辣入味,一口一串。店老板道出美味的秘诀:“这是选用了许家坝万亩草场生长的思南黄牛肉。”
宝地出美食。许家坝位于贵州省乌江西岸,山环水绕,是发展特色养殖的“宝地”。撑起小肉串这道美味的,正是这里欣欣向荣的黄牛养殖业。
用好资源寻好路——黄牛产业是强镇富民的首选
“这种牛成年后可达1200多公斤。”许家坝镇潘家宅村鸿胜黄牛养殖场,田波指着几头肥壮硕大的黄牛兴奋地说。在他的身后,100多米长的牛栏里,120多头思南黄牛、西门塔尔等品种的牛在悠闲地进食。
三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田波返回家乡,投入140多万元,在村口的石山半山腰硬生生挖出了一块狭长平地,搞起了养牛。
从最初的十几头,到现在近一百多头,田波养牛养出了经验,也养出了财富。“如果是附近脱贫户来我牛场买牛犊,我会每头都给他们优惠价。”田波希望,周边村民都养起牛,“有钱大家赚。”
许家坝是思南县的养牛大镇,目前肉牛存栏近两万头,户均超过2头。该镇也因此吸引周边乡镇和区县众多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
在别人看来,许家坝是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但在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眼里,这里拥有搞生态养殖独特的资源禀赋。
“这里的群众有养牛传统,养牛经验丰富;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养殖业;这里山多,但都不是大山脉,一个山谷与一个山谷间,是平坦的坝区,是天然牧场;这里有2万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每年产生大量的稻草、玉米秸秆,有丰富的牛饲料。”人员、气候、场地和饲料齐全,田景军认为,许家坝发展黄牛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来,许家坝镇把黄牛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黄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驻组办公,定期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问题,为黄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中,许家坝镇探索出了“企业+农户”、大户领养、小户大养、村企村社合一四种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发挥好,把产业短板补齐,全力以赴把养殖规模扩大。
“我们通过优化发展模式,把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黄牛养殖扩栏项目,各村围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等政策引导农户扩栏,力争存栏量突破2万头。”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表示,许家坝镇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以市场撬动为主、政府奖励为辅,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黄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
政府强力推进,政策大力扶持,市场需求旺盛,群众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全镇现有肉牛养殖户1263户,肉牛存栏量即将突破两万头。“家有三头牛,生活不用愁”,黄牛产业已成为许家坝老百姓致富的朝阳产业。
见招拆招解难题——全力以赴把牛养“好”养“值”
“养牛对我来说,是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成长过来的。”蒲家寨村村民谭冲是个“80后”,只因怀揣着一个养牛梦,毅然放弃车行生意,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谭冲从一个养牛新手,不断地学习、探索,逐渐成长为许家坝镇一名经验丰富的养牛能人。
谭冲告知,原本自己只有几十头牛,第一年就遇到资金、饲草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获得了养殖技术服务和银行的金融信贷,还为他的养殖场修建了300多米的产业路,让他顺利扩大了养殖规模。
“我的养殖场目前有109头牛,现在肉牛的市场行情好,养殖的效益更是杠杠的。”在谭冲的发展计划里,今后将与周边的村民合作,能繁母牛请村民代养,养殖场专养育肥牛,大家实现抱团发展。
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困难,将影响黄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家坝镇将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寨,放大资源优势,强化政策带动,优化服务保障,集小规模成大群体,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怎么建?把黄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黄牛养殖基地,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向黄牛产业倾斜,有效解决了黄牛养殖户出行难、运输难问题,提高了黄牛产业发展效益。
钱从哪里来?联合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扶持养牛政策,通过金融政策宣传进农户、进村寨、进养殖场的服务方式解决群众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和养殖户进行奖励。
技术怎么保障?组织畜牧人员建立技术团队,定期入村为养牛户传授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等科学养牛技术。同时大力支持和帮助养殖户流转土地,发动群众种植甜高粱、青贮玉米等高产优质牧草,全程提供饲草种植技术服务。
牛往哪里卖?积极规划建设新的黄牛交易市场,建成后日交易承载量为2000头肉牛,将带动许家坝镇及周边乡镇畜牧养殖、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这几年,许家坝镇坚持把黄牛产业作为特色重点产业和全镇主导产业,以“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为思路,围绕发展一个“思南黄牛”这个核心品牌,建成了8个“一村一示范”养殖基地,并不断优化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布局,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补齐补强产业链——高标准谋划开辟产业发展“快车道”
做大,更多是规模和数量上;做强,则是品质和综合效益提升上。一直以来,许家坝的黄牛养殖户习惯以数量论规模,而用现代畜牧业的眼光去看待市场、投入和产出的则比较少。
以1万头出栏黄牛为例,上亿规模产值,能赚多少钱?按照传统思路,这是一笔很好计算的账目:1万头出栏,每头赚3000元,纯利润为3千万元;如果改进养殖手段强化管理,每头牛利润提升到5000元,纯利润将成倍增长。
“只是养牛、卖牛肯定不行,其实在整个产业链条都是利润,种草能赚钱、能繁母牛能赚钱,屠宰后全身都是宝,深加工后可以卖更多的钱。”对于全产业链发展,许家坝镇总结了一套方法。
在饲草种植方面,坚持生态优先、循环发展的思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倡导发展饲草产业,已完成甜高粱、皇竹草、甜象草等种植3000亩,2023年规划种植面积15000亩,就地就近解决了饲草料的供应问题,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
在品牌培育方面,大力推进思南黄牛保种优种,不断提高黄牛肉用性能和商品率,持续巩固“思南黄牛”品牌建设,全力创建省级肉牛示范乡镇,力争在2023年打造无公害肉牛产品,2024年打造绿色肉牛产品,2025年打造有机肉牛产品。
在屠宰加工方面,积极挖掘黄牛产业附加值,发挥现有牛肉制品加工技术、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牛肉成品加工和深加工。
在销售渠道方面,着力打造集屠宰加工、活牛交易、临时代养等于一体的黄牛产业“一条街”,并采取产销直挂、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流通渠道,保证产品运销畅通。
“从过去村民的零星散养,到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再到现代化养殖场,许家坝的养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表示,该镇从饲草饲料、规模养殖、市场营销等方面深度挖掘黄牛养殖的潜力,逐步形成“养殖+饲草+加工+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成熟的发展模式,丰富的黄牛资源,让许家坝的黄牛声名远播,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各地的养殖户到许家坝买牛,这里的黄牛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区域活牛交易流通中心。
目前,该镇正围绕“思南黄牛”这个核心品牌,聚焦组织和服务两个保障,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主体培育三个关键抓手,创优“企业+农户”、大户领养、小户大养、村企村社合一四种发展模式,完善牧草种植、养殖规模、活牛交易市场、屠宰加工、黄牛销售平台五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肉牛产业发展思路,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当上了“牛倌”、发起了“牛财”。
冬日的许家坝,夕阳余晖给“牧场”涂上一抹金黄,晚归的牛群遍布山坡。放牛人的吆喝声、牛群“哞哞”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山地牧歌。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