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郁金香享誉世界,其农产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从东到西130公里,从南到北400公里,国土面积只有41864平方公里。荷兰还是著名的低洼之国,1/4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约一半面积海拔不足1米。对于靠近大洋的国家来说,纬度偏高、自然光照不充足,加之低洼潮湿、河网遍布,荷兰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
然而,这个欧洲小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2019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45亿欧元,农产品出口全球第二,更有欧洲“菜园子”的美誉。闻名世界的荷兰花卉产业,年产量居世界首位,年出口额约5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43%,成为全球驰名的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原材料生产基地,并且以其强大的玻璃温室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创造和引领全球农业科技的“温室效应”。
从一个资源贫瘠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世界农业强国,荷兰是如何做到的呢?
掌握核心技术,变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
虽然面积狭小、地势低洼、光照不足的荷兰不具备发展农业的优势,但正是荷兰的农业技术,将荷兰的资源劣势改造成了产业优势。
追溯到70年前,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荷兰的农业技术升级之路踏上了“康庄大道”。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荷兰已然形成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设施农业、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遥领先。
用设施农业破局
荷兰能够发展起世界一流的温室农业,起因于它的“先天不足”。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劣势,荷兰温室农业开始起步,他们依托玻璃温室技术,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体系。
据统计,荷兰的玻璃温室面积达到1.1万公顷,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荷兰玻璃温室在采光、稳定性等方面采用了全球最为先进的技术,能显著提高透光率,减轻建筑材料的重量,增强抗风耐压性能,进而大幅降低能耗。
荷兰的设施农业早已实现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系统、机械化采摘系统及监测系统等。如荷兰花卉从种植开始就采用自动化的智能分苗系统,从小钵变成大钵,再到苗盘移到田间都不需要人工处理,还能够识别并剔除劣质苗和病苗,保证植株的品质。
在设施农业的带动下,荷兰推进育种、肥料、生物防治等系统创新,为荷兰农业发展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突破了气候、地形等瓶颈制约因素,使这个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强国之一,创造出世界现代农业的“荷兰温室效应”。
劣势有时也能够转化为优势,荷兰的设施农业则是变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的典范。
从源头下手,成就全球种业巨头
荷兰是世界上种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种业产业化的主要经验是依靠市场机制,将种子科研、生产、营销集于一体,集成应用现代科研成果、先进生产设施和加工设备,实现种子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高效化,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并由此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研发推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全球十大种子公司中,荷兰占了四席,对世界种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以瑞克斯旺为例,其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在世界蔬菜种子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该公司集科学研究、种子生产、市场开发、种植服务于一体,在世界种子公司中排名第五,种子业务遍布全球。
为了保证种子产品的质量,瑞克斯旺要求公司在全球的加工厂将加工完成的种子统一运送到荷兰总部的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在中国生产的种子也要运回荷兰总部的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再运回中国销售。在检测过程中,荷兰质检中心要求种子萌发率必须达到95%。该公司的研发能力在业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员工中有一半左右从事科研工作,每年把30%〜35%的收入投入到科研中,远高于种子行业平均15%的水平。瑞克斯旺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2011年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其蔬菜种子在中国深受欢迎。
此外,荷兰在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非常领先的公司——科伯特生物系统有限公司(KOPPERTB.V.)。该公司是世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生物授粉行业的领航者,每年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在国际市场上,科伯特病虫害生物防治产品占有率约为60%,生物(熊蜂)授粉市场占有率约为70%。科伯特也是全球生物防治组织的倡导者和创始机构之一,致力于为整个生物防治行业明确生产标准与规范,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可以看出,荷兰农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分工很明确,一个公司只专注于某一方面,尊重自然规律,真正关注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和需求,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量变会引起质变,致力于细分领域的技术攻关,持续的专注让荷兰的农业公司发展成为有专业地位的世界级公司。
制度创新:世界农业拍卖模式开创者
毫无疑问,制度创新对荷兰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对荷兰农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功不可没。
荷兰制度创新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拍卖制度。拍卖模式是荷兰农产品分销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荷兰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创新点。以荷兰花卉产业为例,约有80%的出口额是通过拍卖市场实现的。
荷兰举世闻名的花卉拍卖制度由来已久。19世纪末,由于荷兰商业的大规模发展,传统的零散交易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大批量交易的需求,尤其在鲜花、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现得更为明显。鉴于新鲜花卉和果蔬具有易腐烂的特性,运输和储存难度较高,为了降低花卉和果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荷兰商人发明了区别于传统拍卖方式的新型拍卖模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荷兰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与传统拍卖方式截然相反,开创性地采用降价形式进行拍卖。具体来讲,在拍卖师第一轮提出的价格上逐步下降,一直等到竞拍者满意拍下为止。这在当时挽救了许多花卉和果蔬的市场,开创了花卉果蔬市场的新格局,堪称以制度推动发展的典范。
荷兰拍卖制度是一种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为荷兰花卉产业的流通体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四大价值体现在:第一,倒逼上游保证产品质量。但凡参与交易的花卉,全部进入质量监控范围,拍卖市场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 不合格产品不能进入市场销售;第二,拍卖机制围绕市场交易提供一揽子服务,拍卖市场相比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更加完善;第三,拍卖制度制定了权威的价格调节机制,确保花卉产业良性发展;第四,花卉拍卖制度推动了花卉产业的专业化。花卉拍卖制度运转高效,周转较快,降低了种植者和销售者的资产投入,有效避免了市场和生产风险,推动了花卉产业专业化的进程。
目前,荷兰全国已经形成七大拍卖市场,数以千计的批发企业、数万家零售商在拍卖市场中实现交易。
荷兰拍卖制度不仅深刻影响了荷兰的农业,为全世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也提供了“指南针”,各国纷纷效仿荷兰设立农产品拍卖制度,尤其针对易腐烂的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等。
荷兰拍卖制度在中国也有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滇池东岸的云南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交易量占全国70%,还出口到泰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目前,该中心已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花卉交易与服务平台,是亚洲鲜切花交易量最大的产地型花卉拍卖市场。
(本文节选自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娄向鹏所著《娄向鹏看世界农业:一本书带你看透全球标杆农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